趙鳳林正在為敬老院老人徐井華縫衣服
3月4日,剛參加完省婦聯的表彰活動,趙鳳林就馬上乘坐火車從成都回南充再轉車回到太平鎮敬老院,回到了這個日夜思念的“家”。
滿山青蔥柏樹映襯下白墻青瓦的房屋一字排開,一條整潔的水泥路從場鎮蜿蜒到敬老院,二層樓的老年公寓正進行外墻裝飾,院大門牌坊即將完工……對于72歲的趙鳳林來說,這一切再熟悉不過。
“昨晚,98歲的何玉連老人吃得很少,我得先去看看。”一看手機上的時間顯示“05:29”趙鳳林一睜開眼就放心不下何玉連老人。立馬起床,穿衣服,來不及洗漱便徑直往老人公寓一樓何玉連的房間走去。
倒便桶、查房、生火做飯、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穿衣服、洗漱……日子依舊這樣平淡,和過去幾十年的每一天都一樣。
“一定要讓老人們活得有尊嚴,活得更幸福!”
人的一生也許有很多機遇和選擇,進退之際改變著人生的方向。對趙鳳林而言,30年來一次次的選擇,使她與親情決裂,與這些素不相識的老人結緣。
時間回到1984年。
到敬老院工作之前,趙鳳林是太平鎮13村婦女主任、兼赤腳醫生,她精明能干,熱心助人,和丈夫馮金春一起育有三女一兒,在當地人眼中是一個幸福家庭。
一直以來由于不愿當“下人”,太平敬老院的院長換了一茬又一茬,“臭、臟、亂”一直是當地人對敬老院的概括,甚至沒人愿意從敬老院門前路過。
這也成為鎮黨委、政府的一塊“心病”。太平鎮黨委對轄區內的16個村婦女主任輪番考慮之后,覺得趙鳳林學過醫、教過幼兒園、當過村干部,綜合素質高,非常適合擔任敬老院院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