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平溪鎮位于縣城北偏西28公里處(公路行程50公里)。東界一碗水鄉,南與浪洞鎮接壤,西連甕安縣,北鄰紙房鄉、余慶縣。東西長15.5公里,南北寬11.5公里。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最高點重陽坪。海拔1337.4米,最低點翁巖牌坊北偏東0.5公里河灣處,海拔606.6米,平均海拔650米,鎮政府駐地平溪村。平溪鎮轄7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97個自然寨。戶籍人口總數18235,漢族13351,苗族4406,其他民族568。漢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73.22%,苗族占總人口比例24.16%。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我鎮制定了平黨通〔2021〕20號關于印發《平溪鎮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實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工作領導小組,以鎮黨委書記沈大萍同志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分管領導肖勇同志任領導小組副組長,孫炳君同志專門負責民族宗教工作,辦公室設在黨政辦,黨政辦、各站所股室、村支兩委及駐村干部配合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定期召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會議;建立健全了領導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鄉鎮財務公開制度、人民聯防機制、基層干部培養機制、信息獎勵機制等各項制度,組織鎮干部、村干與各民族群眾結對子、交朋友、定期走訪少數民族群眾、談心交心活動,做好少數民族群眾的來信來訪,結合脫貧攻堅鞏固、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工作,積極營造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
二、充分利用資源,積極開展宣傳教育
1.通過開展鎮級、村級內部學習會議、專題講座、座談會等,學習了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及中辦發65號文件、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力著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全鎮開展工作部署會、推進會、政策學習相關會議共計32余次。
2.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與喜迎建黨100周年有機融合,充分利用鎮、村上的展板牌、LED屏、公示欄、宣傳墻、走廊墻、電線桿等把民族團結元素融入到建黨100周年的宣傳中,形成了共鳴效果。全鎮設立宣傳點共計80余處。
3.準確掌握少數民族群眾的戶數人數及家庭基本情況,設立少數民族語言工作服務窗口,解決語言障礙問題。
4.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結合,加強與少數民族群眾之間的聯系,及時反應和解決他們在生活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員的管理,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法律維權等方面的幫助和服務。
5.做好少數民族幫扶工作以改善少數民族群眾“民生”為重點,利用節日慰問、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
多措并舉為少數民族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三、結合平溪鎮創新亮點,促進民族工作上新臺階
(一)基礎設置建設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1.配合抓好舊州至紙房公路和所有農村“組組通”項目的建設工作。協調資金切實改善鄉鎮路面情況,推進境內路網社會化養護。
2.繼續配合推進水利設施建設,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管護機制,確保供水水質符合生活飲水衛生標準。
3.著力配合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在做好已有的電網升級改造項目外,積極申報解決產業項目用電問題。
(二)發展產業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1.平溪鎮設立村級主導合作社,以山地產業為主,發展以養殖業為主的種草養牛、特色養豬、生態養鵝、林下養雞、精品水果育苗、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已實施養牛項目378頭、養豬項目613頭、養鵝項目14000羽、林下養雞項目39500羽、中藥材種植200畝,精品水果育苗項目105畝,建設獼猴桃基地300畝。500畝以上產業大壩共有一個,面積為2190畝,其中百香果示范基地618畝、農商互聯校農結合蔬菜基地600畝、特色養殖小龍蝦基地120畝、七星魚養殖基地50畝、優質稻729畝、葡萄種植基地73畝。
2.平溪鎮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實施產業項目,并又大力推進“旅游+”加快歷史文化、發展農家樂種養殖觀光、健康養生、戶外運動等旅游新業態,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2017年分紅11.35萬元,2018年分紅328.59萬元,2019年分紅56.28萬元......,分紅資金逐年上漲。(孫炳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