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年來,黃平縣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著力挖掘林業發展潛力,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按照“資金拉動、企業帶動、政策推動”的保障措施;通過政策引導、產業扶持、技術指導的方式,積極實施退耕還林項目,大力調整林種結構,科學謀劃油茶產業,強化基地建設和后續管理,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確保油茶種植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基地有收益、可持續發展。1000余畝油茶種植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基地施肥管理到位,林木長勢良好,茶樹碩果累累,茶農喜獲豐收,助農增收致富。
據悉,黃平縣搶抓國家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建設的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油茶種植特色優勢產業,強化油茶產業發展工作調度和基地管理,嚴格把好用苗等級、整地植苗、施肥管理、造林驗收質量關,確保油茶種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利用采伐跡地、撂荒地、低產低效林地、退化經濟林地等發展油茶產業,嚴格按照貴州省油茶基地建設標準實施,在坡度低于15℃的采取全墾整地,大于15℃以上的實行打大穴或帶狀整地,栽植密度為3×3米,74株/畝,打穴規格為60×60×50厘米,成功引進油茶長林4、長林40、長林53號、湘林210號等新品種,極大地提高單產質量。
截至目前,該縣油茶種植完成投入3389萬元,完成油茶種植2.58萬畝,其中高標準新建完成上塘木江、野洞河萬丈坳、紙房向心、谷隴青塘等油茶種植示范基地5個,示范面積達1200畝;完成老油茶低效林改造0.5萬畝;紙房向心、上塘木江、谷隴青塘等1000余畝油茶種植示范基地油茶進入掛果期,今年生產茶果總產量31.9萬斤,產值300余萬元,覆蓋農戶206戶,受益1156人,茶農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聯營模式,農戶在油茶基地進行套種藥材或矮桿農作物,形成林藥套種,做到以短養長,短期林地農戶和公司收到了土地租金,種植藥材或矮桿農作物農戶獲得了收益,減少了油茶基地除草費用,促進了油茶林木生長,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真正讓油茶產業成為助推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產業”,為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促進油茶種植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張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