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朝戰硝煙 ——一個黎平志愿軍老兵的故事
朝鮮戰爭彈指一逝六十年,我虔誠且感恩地聆聽著黎平籍志愿軍炮兵31師413團的年近耄耋的韓善祥老兵的故事,享用父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每當看到老兵們彌離的生命和不減的斗志,我心不禁生出諸多感慨和激蕩!謹以拙文懷念所有參戰的志愿軍老兵,向他們鞠躬和敬禮!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初,美國出兵朝鮮。聯合國軍對中國東北部分地區進行轟炸,嚴重威脅我國領土與主權。唇亡齒寒,戶破堂危。面對侵略行徑,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開展抗美援朝運動。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
前線戰事急,西南剿匪忙。當時貴州東南部七縣正值匪患猖獗之時。1949年11月13日,解放軍38軍151師解放黎平。1950年,黎平發生“楊標匪亂”,人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和破壞。1950年8月,解放軍62軍186師,奉命從四川出師貴州東南部進行剿匪,保護人民利益。他們相繼進行“雷公山合圍”、“劍朗合圍”、“黎從榕合圍”等戰斗,清除了匪患。
其中,擔負黎平剿匪任務的主要是186師556團。1950年12月10日,556團收復黎平城,黎平二次解放。鑒于清匪任務艱巨,黎平實行軍管。成立中共黎平縣工委和縣政府,由556團政委蔡振寧任書記兼縣長。
在清除匪患后,556團在大操場召開了抗美援朝軍民動員大會,由蔡振寧作抗美援朝的動員報告。到會的一千多軍民學生,義憤填膺,摩拳擦掌!按虻姑赖蹏髁x!”、“美帝侵略者從朝鮮滾出去!”、“保衛新中國!”、“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聲響徹云霄。
黎平全縣上下掀起反美浪潮,熱血青年紛紛報名請戰,首批參軍的人,足有兩個營的兵力。黨和國家執行民族政策,少數民族戰士不批準奔赴朝鮮戰場。
全縣入伍的戰士,于1950年底集中縣城進行整訓。過了1951年春節,556團于2月20日前后分批離開黎平。他隨團部離城那天清晨,從平街、荷花塘、東門街、東坡頭一直到東門城口,街兩邊都是夾道歡送深情惜別的家鄉父老。口號聲、鞭炮聲,震耳欲聾!人們一直送到城門口,甚至離城三里,才難舍難分地甩淚而別!
556團一路經錦屏、天柱縣,步行四天到達三穗縣城。186師師部駐扎在三穗中學。師屬其它部隊正奉命從榕江、從江等地趕來集中,枕戈待旦。
186師在三穗期間,在縣城郊的河灘上,召開剿匪慶功暨抗美援朝誓師大會,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匯演。當時,他為大會服務,參與制作了三十多塊宣傳展板。栩栩如生的畫面,使軍民更加痛恨美帝野心狼。
后186師由62軍劃歸為16軍,準備北上。為精兵上陣,充實戰斗連隊人員,將師京劇團、話劇隊及各團宣傳隊撤銷;女同志大都調后勤部門或轉業地方。他分到556團無后座力炮連當文教,原宣傳隊長李向榮調任連指導員。
3月3日(正月十六),經過一周多的休整,186師由62軍劃歸為16軍,從三穗分乘軍用汽車北上。雖然這些從國民黨軍隊里繳獲的每天故障不斷的舊車緩慢爬行,但來自苗鄉侗寨首次坐車的戰士,心里仍是很高興。部隊經玉屏、常德等地來到長沙。然后改乘列車,繼續北上。沿途所經車站,高掛宣傳標語,鑼鼓喧天。大家深感自豪和驕傲。
列車載著光榮的志愿軍戰士,星夜兼程,來到河北省深縣(今河北深州市)。在王家井車站下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夜行軍,無后座力炮連到南小營駐扎。
其間,一面加強愛國主義和的國際主義思想教育;一面進行射擊、刺殺、投彈等訓練;每天還學習一小時的朝語,通過一本在朝文下面注上漢語讀音的小冊子來自學,學會了一些日常用語(如阿媽妮、高馬士米達、吉文袞、東木)。
為了擴充軍力和炮兵專業化建設,炮連擴為炮兵營,他成為16軍556團炮兵營82炮連的一員。82炮屬間接瞄準火炮,無后坐力炮為直接瞄準火炮。炮連所有人員都參加練兵,苦練目測距離的要領。
不久改用120重炮,82炮連改稱重炮連。其間,他所在部隊還在河北良鄉和房山(今北京房山區)、遼寧營口和蓋平(今蓋州市)等地駐扎過。
入朝日趨緊迫,訓練更加緊張。為了練習體能和毅力,又增練背磚項目。同志們不怨苦不喊累,苦練殺敵本領。
經過兩個多月的訓練,重炮連乘列車經沈山線(山海關—沈陽)、沈吉線(沈陽—吉林)、梅輯線(梅河口—輯安)一路急行,從輯安下車跨江入朝。
在朝鮮滿浦的一個小村邊,遇見16軍軍長尹先炳,部隊停止前進就地集合,聽首長講話:問候全體指戰員;鼓舞戰斗士氣;強調要和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等。大家向首長行告別禮,又往前線開拔了。
北方此時氣溫為零下30度左右。南方兵來到鴨綠江邊洗冷水臉,毛巾入水提起來即成一塊冰殼。東北戰士告訴他們說:在高寒地區洗冷水臉,要先捧冷水在臉上擦熱,后用干毛巾擦干臉上冷水,否則,可能凍掉鼻子和耳朵哩!
白天隱蔽不行軍,呆在樹叢、幽谷、山洞、雪地里待命。敵機實行嚴密的空中封鎖,其飛行員憑仗著嫻熟的技術,白天鉆山溝,夜間找燈光。援朝物資都用樹葉偽裝,可是敵機超低空飛行沖起的氣流竟能沖掉隱蔽物上的樹葉草苫,甚至刮掉人們頭上的帽子和偽裝,造成目標暴露而遭轟炸掃射。
即使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也不用手電,怕引來敵機。后面的戰友要緊盯著前面戰友的后腦殼,否則容易掉隊。志愿軍炮兵的裝備很差,火炮沒有汽車牽引,只好騾馱馬拉。一次夜行軍,在經過一座小橋時,重炮連一個戰士牽著馱有臼炮和彈藥的馬,看錯方向走偏路,失足掉下橋。所幸受傷不太嚴重,大家用力把跌下溝的人馬拉了上來。拂曉,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只有十幾戶人家和全是老弱病殘幼的朝鮮小村莊。這里離前線較遠,可容短暫休息,連隊分散宿營。
連隊精神生活貧乏,團幻燈隊下去放映一些揭露反動派的罪行的片子,以激起愛國熱情。一次,配合《漁夫恨》的播映,一位河南同志,拉著墜胡,唱著河南墜子。剛放不到幾分鐘敵機就來了,大家立刻隱蔽。敵機俯沖下來,向光亮位置掃射,但被高射機槍排猛烈還擊很快就逃竄了。這次空襲,是他首次親歷戰爭,多少有些膽顫。
接上級命令,556團兩個步兵營繼續開往前線,炮兵營速返祖國歸建。它沿著入朝路線回國,在安東省通化鴨園火車站上車,直奔遼西省錦西(今遼寧葫蘆島市)縣郊的齊家屯炮兵第4訓練基地駐扎。隨后,炮兵營歸建炮兵31師,聽志愿軍第12軍調遣。此時,他已是炮兵31師413團2營6連的副排職干部。
接著,2營換上蘇式76野炮、57反坦克火炮;配發吉普車和嘎斯汽車等拉炮;炮的拆合手、彈藥手全背上新式騎槍;每排配有幅葉式呼喚機;偵察班有炮對鏡、方向盤等先進偵察儀器。面貌神清氣爽,練兵情緒高漲。
大家高度重視戰隙練兵,把練兵場視作戰場,演練看成實戰。57反坦克炮手們晝夜練打坦克的提前量;76野炮手在山地練間接射擊技術。何懼渤海冷風颼颼,哪怕地凍天寒!
一天,團政治處主任在全團比武大會上作報告說:“美帝在朝鮮第二次戰役戰敗逃往三八線以南后,并不甘心失敗,細菌戰也遭失敗,最后實施絞殺戰,每天出動幾千架飛機,憑借空中優勢,不間斷對朝鮮進行狂轟濫炸。把三九線的七條交通線摧毀了,祖國每天運往朝鮮的40噸補給無法送到前線。為了打破美帝的‘絞殺戰’,擁有志愿軍的空軍基地和制空權,志愿軍總部命令我師抽調兵力趕建一個軍用機場,限一個月內完成!”“絞殺戰”是聯合國軍大規模地炸毀通向南方的鐵路和公路運輸線,阻止中朝軍隊補給前運和傷病員后送的空中打擊行動。主任講完,夏團長命令部隊“輕裝上陣,立即開往工地!庇谑牵I乘上列車出發,次日到達安東下車。他們在安東作短暫停留,登上消防樓頂眺望,只見鴨綠江對岸朝鮮新義州已成一片瓦礫場,烈火熊熊,濃煙滾滾。殘酷的戰爭破壞景象使大家更加憎恨美帝!
指戰員們為趕赴工地,身負重裝,夜行百里。有時雨雪交加,人困馬乏,勞頓異常,邊走邊睡,走著就跌倒,摔倒就爬起。他的腳在一次夜行軍淌過冰河時被彈片劃傷,但經過簡單處理仍一瘸一拐的他拒絕休息而堅持前行。最后總算到了目的地。后來才知道目的地叫青椅山,即今遼寧丹東市寬甸縣青椅山鎮。據傳唐朝名將薛仁貴征東時曾在此下馬歇息,在山梁上坐出一個U形大坑,遠看像一把青色太師椅,因而得名。
搶修機場是一項非常艱苦的戰斗任務。時間緊迫,日夜輪流作業,揮鏟揚鎬,向三尺冰土開戰。手起血泡還得挖,肩膀腫痛繼續擔。朔風凜凜,吹在臉上像刀割一般,撲面雪花有時幾乎讓人背氣。沒有手套的雙手,摸到武器和工具時就像針扎一樣生疼難受。他們不僅干著超強體力活,生活也極其艱苦,“打到邊境線,雪水伴炒面”。
就這樣,經過與其它部隊共同努力,終于在規定時間內建成跑道長4000多米的青椅山機場,出色地完成了總部交給的任務。二營六連受到嘉獎,他也榮立三等功。從此,不知道有多少戰機從這里起飛,有多少戰斗英雄從這里誕生,志愿軍銀燕與敵機展開了較量,美軍的“空中優勢”不再明顯。
有了空軍的有力配合,志愿軍的地勤和作戰部隊如虎添翼。終于在1951年7月,基本將戰場定格在北緯38°線附近,并開始了長達兩年邊打邊談的相持局面,且最終于1953年7月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戰爭結束后,他到沈陽炮兵第五學校學習。學成分到西藏軍區,在50軍53師45團炮兵營57反坦克炮連任正連職。
抗美援朝戰爭既解除了美國對中國邊境的威脅,又履行了國際主義義務。物質匱乏、裝備落后的中國在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與最發達的經濟強國的美國的較量中,打出了尊嚴與和平!
資料參考:
《第一次較量——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回顧與反思》(徐焰)、《朝鮮戰爭決策內幕》(齊德學)、《遠東:朝鮮戰爭》(王樹增)、《朝鮮戰爭》(李奇微)、《日本人眼里的朝鮮戰爭》(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胡清和《朝鮮戰爭中的女人》、《黎平縣民政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