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發展,帶領百姓致富
調整農業結構。南江村群山環抱,交通不便,人均占有耕地面積較少,這給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因素。根據村情,經濟要發展,必須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形成產業化專業村發展格局。村民有種植養殖的基礎,有天然豐富的水源和寬廣的自留地,較適合養殖業發展,據此,張建華引導村兩委因地制宜,帶領全村群眾以種植經濟作物為基礎,大力發展養殖業,采取措施鼓勵村民發展凱棠特色黑毛豬養殖、土雞養殖、稻田養魚、太子參等,通過技術培訓、實地考察等加速南江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全村經濟作物面積突破了300畝,約有168戶群眾申請飼養黑毛豬,預計人均收入可增加1200元,占總人均收入近一半,對促進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
南江村駐村干部張建華組織南江村干到臺江縣方召鄉反排村參觀學習黑毛豬養殖技術
推動產業發展。南江村地處山區,水草豐茂,適合發展畜牧業生產,而凱棠鄉特有的黑毛豬和土雞則為大山的子民們提供了品質優良的畜牧業品種。黑毛豬養殖在凱棠鄉統一規劃下正有序鋪開,南江百姓對此也十分積極,前期準備工作也步上正軌。張建華對此并不滿足,他不希望鄉親們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為了南江村能有更多的出路,他積極招商引資,引進了土雞養殖場項目。該項目現已與投資人達成初步意向,一旦公路修通、實地考察之后,就將落戶南江。南江村農業將走向產業化發展的康莊大道。此外,他還發展養魚示范戶1戶,養羊示范戶1戶,目前該村散養牛118頭,牛存欄量已達158頭,下半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力爭實現戶均飼養2頭牛以上,僅此一項,人均收入可增加700元。據統計,南江村今年僅畜牧業產值就將達10余萬元,
加強技術培訓。一是組織南江村兩委實地參觀學習黑毛豬養殖。在臺江縣方召鄉反排村,南江的村干們通過實地考察,參觀了該村養殖戶養豬場,現場學習了該村養殖戶介紹的養豬經驗,包括對黑毛豬的養殖、管理、防疫、市場價格等各方面內容,系統分析了黑毛豬的市場前景,堅定了他們發展養殖業,推動村級經濟發展壯大,帶領鄉親致富的信念。二是邀請技術人員多次深入南江村實地指導,以科學、實用、創新的農業技術指導村民發展,為村民解決日常生產中遇到的困難。
張建華說:“實踐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搞好調查研究,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為群眾辦實事,是打開駐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和村兩委的建設,是完成駐村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我盡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取得的成績與上級的要求,村民的期望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揚成績,糾正不足,把工作進一步做實,把實事進一步辦好,努力學習和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