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黎平縣圍繞精準探礦配礦、精準開發利用、精深加工生產、精準配需保障等方面,破解富礦精開中存在礦產資源稀缺、隱藏礦資源未探明、財政投入找礦資金薄弱、礦山開發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力求將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作為敖市村民,我在石材場工作已經有6年了,每月工資4500元,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這里上班又能照顧家,也不耽誤農忙。” 黎平縣敖市石材員工石培遠很滿足眼前的這份工作。
據了解,黎平縣現有石材礦山企業3家,縣內出產的飾面用石材軟硬適中、易雕易鏤、紋理天然,是廣場、公園、人行道、建筑物飾面、墓碑、護欄、工藝品雕刻的優質材料。黎平石材是加工臺球桌面板、茶幾、市政地板、墓碑的上等原料,主要銷往廣東、江西、福建、山東等地。據了解,當前該縣的石材產業每年創造稅收340多萬元,雖然不多,但這一產業帶動就業285人,且“富礦精開”過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更加突顯。
目前,黎平縣已發現礦種12種,探明查明資源量的礦種有10種。另有鋁土礦、煤、陶瓷土等優勢礦種。該縣對后期發現可開發礦產資源,設立有效靶區,并通過風險勘查或者引入社會資本勘查,提高找礦行動能力。當前,與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溝通對接,初步劃定具有潛在勘察價值靶區2個。當前,黎平縣主要的礦產優勢為飾面用石材類資源,分布于九潮、永從、孟彥、敖市、肇興、洪州等鄉鎮,預估資源儲藏量大于1500萬方。
黎平縣將在園區內建設黎平石材建材產業園,招商進駐臺球桌板、冰壺、餐桌、電視柜、背景墻、茶幾、地磚、墓碑、工藝品雕刻等石材下游配套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推進礦產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石材建材集約化加工生產,形成“黎平青石”品牌產業園區,提升新型工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下一步,黎平縣將在加強技術投入,提升探礦的水平,強化人才與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市場空間,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發力,推動豐富的礦產資源向經濟優勢轉化,讓沉睡的富礦鼓起群眾的腰包。
(姚進忠陳通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