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村民在等待協商
本港訊 6月14日,
圖:玉米地里到處是裂縫
據介紹,6月初,某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開始在萬潮鎮山坡上,莊稼地里、田埂邊打井進行勘察,但卻閉口不與農民談賠償問題。6月13日施工隊開始拉電線準備放炮了,農民們只好向政府報告,政府領導很快趕到現場作協調處理,13日當晚22時,勘察施工隊隊向鎮政府及守候的村民承諾當晚絕不放炮。村民們才陸續回家。可是,就在凌晨4時左右,炮場卻響了,村民們紛紛起床,各自看著各家耕地,直到天亮,當地政府也趕到了并通知某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負責人。
圖:炮口就在田埂上
“我們大家感到窩火,晚上才承諾的事,半夜里就放了,這讓我們還能相信誰。”村民很氣憤,認為被騙了,當下去找鎮領導“問罪”,但鎮領導說昨晚大家在一起時都講好了協商后再放的,誰知半夜里炮聲就響了。
圖:村民修復田埂
記者現場看到田埂上的小草,田里的秧苗都有放炮飛濺出來的泥水。種有玉米莊稼地里開個大小不同的裂縫,土坎已經了。在炮井口上留下一個黑洞和放炮用的電線,施工員正在卷回電線。“我們不同意放炮,這樣放了,三五天后這莊稼地往下移,垮了,這是我們的命根呀,我們還吃什么?”村民們說。
圖:當地政府領導在視察災情
帶著村民們的意見,記者找到某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的負責人張主任,張說當時他也不到現場,他將把村民們的意見向上級領導報告,給政府領導一個圓滿的答復。
至記者發稿時,事情還在進行一步協商處理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