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9月2日,記者在
圖:老爸背著兒子朱瑞
在
圖:老爸背兒子行走回家路
朱瑞7歲那年,到了該上學的年齡,這可愁壞了老朱夫婦。在那時候,老朱白天要上班,妻子也是早出晚歸做生意,每天如何將兒子送到學校去是個大問題。后來,老朱覺得只有自己為兒子“代步”了,便把兒子送到了凱運司子校讀學前班,這學校距他們家有1公里。這以后,他每天都背著兒子上學、放學,這辦法不錯,但常和上班時間有沖突,長此以往不行呀。
圖:老爸朱貴棱在深思
想來想去,老朱不顧年紀大,向單位申請上夜班,獲得批準。從此,他就養成了這樣的工作習慣:夜晚上班,下班回家不久正好是兒子上學時間,背起兒子就去上學。然后回家休息。中午放學前起床接兒子,午飯后送回學校去,下午放學再來一次往返,每天里程剛好是6公里。養成這樣的習慣后,老朱7年來沒有出過一次遠門。
圖:朱瑞在學走路
背兒子上學,老朱遇到了不少困難。下雨天,父子倆撐著的傘經常被風雨刮飛,回到家時,像個“落湯雞”;下雪天,從學校出來唯一的一條下坡路非常滑,父子倆常常在這里摔倒。特別是近年來,朱貴棱的壓力在增大,一方面,老朱一天天地變老,身體欠佳,另一方面,兒子的重量已由原來的30斤加重至現在的70斤。
他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背不動兒子,時不時他便要兒子鍛煉著走路,幾年來,效果明顯,現在,在平地上朱瑞還是能行走了,只是速度緩慢,很難轉彎,老朱表示,一定要讓兒子好好鍛煉,克服困難,相信他將來能快步行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