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風雪,你不孤單,請把傷感,化成每滴汗,來面對一切困難……”天災,考驗的不只是人們與之抗爭的勇氣,同時也考驗著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我們看到,這次特大雪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使民族感情深深凝聚:冰天雪地里,災民們或自發或有組織地開展各種自救;而其他城市,人們雪中送暖,捐助活動如火如荼。在情感層面,我們也許可以詩意地說一句:這個冬天,其實沒有那么冷。
■ 姜秀波 李茂奎 孫煜 /文
從1月13日起,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400多萬人口就開始了被冰雪圍困的斗爭。
25日,貴州省政府啟動全省大面積二級停電事件應急狀態。31日,“重災區”黔東南州當地電網全面告急,遭受損失已經高達2.1億元。公路依然還沒有完全暢通,應發404條班線,當天依然只能發47條……
31日,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批示專列運送的29臺救急柴油發電機抵達災區黔東南。共青團黔東南州委多方籌集資金9萬多元,幫助滯留在
冰天雪地里,感動無處不在。
電工舍棄蜜月去搶險
1月30日傍晚,
10多名電力搶修人員在雪地里生了一堆炭火,炭火的旁邊,放著一摞方便面和幾袋包子和饅頭。他們已經在這個點上輪流搶修4天了。
“我做了好吃的,晚上能回來吃飯嗎?你已經連續勞累好幾天了……”正在搶修的線路工區職工李明華,收到新婚妻子的一條短信。他內疚地回復:“回不來了,你自己先吃吧,正搶修呢……”
1月19日,李明華新婚。第二天,他就奔赴抗冰搶險第一線。對他來說,新婚蜜月就是在天寒地凍中,跟電桿、電線以及電桿電線上的冰塊一起度過。想到自己剛結婚就丟下妻子獨自在家,李明華心里有一種深深的歉疚,有種想哭的沖動。
然而,
“是戰士你就應該上戰場,更何況是這樣的緊要關頭?”李明華說,“啪啦”一停電,現在
天色漸晚,能見度也越來越低。這支隊伍為了抓緊搶修進度,要在當天把桿上的橫擔取下來,桿下的員工用應急探照燈為桿上作業的人員照明。為了除冰,搶修人員用準備好的噴燈灼燒冰塊,可是上面的燒化了,下面的又結上了冰,用鐵錘敲打也不管用,手敲得生痛,只敲開面積不大的一塊。情急之下,搶修人員找來稻谷草,挽成繩子,纏在腳鉤上,這才一腳深,一腳淺地登上了桿頂。
撤線、放線、拉線……桿上桿下一片繁忙。桿上的施工人員餓了,就下桿啃口饅頭,烤一會炭火,桿下的人輪換著上桿搶修。
院長履冰冒險出診
“感謝你們,救了我老婆和孩子的命!”
1月27日是小潘的妻子龍春玉的預產期。由于雪凝天氣,道路冰凍無法送往醫院生產,只能在家中生產。但是家里人不會剪臍帶,直到下午2點多,孩子還與母親連著。
2點50分,舟溪鎮衛生院接到電話,說青山村龍春玉產婦出血多,臍帶未繼,有生命危險。鎮衛生院向鎮政府、市衛生局報告,同時向市區幾大醫院求救。但是天凍路滑,各大醫院未能出診。
病情就是命令。交通局高級工駕駛員龍保權領命駕車。李文良從醫院抽調業務骨干李淑芝、張紅梅組成救護組,一同前往青山村。
道路實在太滑,四輪驅動的車只能掛著一檔走,走了將近2公里,發動機過熱走不動了。龍保權拉好手剎下車看路況,這時,車卻自己在坡上往后滑行,車上還有救護組人員。龍保權趕忙跳上車,一只腳死死踩住剎車,一支腳踩在厚厚的冰雪上。而車輛卻繼續向后滑行,龍保權叫車上鎮里的一名干部和醫護人員趕快下車。坐在副駕駛位置的李文良不顧危險,繼續坐在車上指揮救險。這時,離路邊的懸崖只有幾厘米了,也許是老天有眼,一塊原來道路塌方的石頭抵住了下滑的車輪,一場車毀人亡的悲劇得到了化解。
李文良一行只好步行趕往產婦龍春玉家。
一到龍春玉家,李文良、李淑芝、張紅梅與先期到達的舟溪鎮衛生院院長吳展發一起對產婦進行搶救。終于,龍春玉和孩子化險為夷。
女辦事員4天走遍7村
黃樹花是爐山鎮社會事務辦主任,一名年輕的女共產黨員。
持續的雪凝天氣,冰雪封住了所有的道路,1月22日,黃樹花決定和鎮里幾位同志下村查看群眾受災情況。
他們不知道,這一去就是4天。一路上,摔倒,起來。起來,又摔倒,又起來。直到中午1點多,他們才到達上堡村潘忠奎家,向他發放了慰問金、棉被和寒衣。當看到潘忠奎激動的眼淚,聽到一聲聲哽咽的謝語,黃樹花更加堅定了要到其他村10戶困難戶走訪的計劃。
于是,從上堡村到偉勇村,從偉勇村到水溝村,從水溝村到金銀洞村,黃樹花走訪了7個村,慰問了10戶困難戶。每到一戶,她都要去查看米桶、油罐、被子、柴棚,問他們米夠不夠吃、冷不冷。
從向文富家出門時,已是1月25日中午12點40分了,顧不上吃中午飯,黃樹花忙著回鎮里匯報群眾受災情況。剛走出村子,黃樹花就感受有些體力不行,但她還是跌跌撞撞,執著前行。突然,她眼前一黑,暈倒在雪地里,送行的金銀洞村村委會主任楊光石被嚇壞了,趕緊在黃樹花身旁生起了一堆火,15分鐘過去了,黃樹花才慢慢蘇醒過來。黃樹花又站起來,謝絕了村主任的挽留,說:“鎮里、市里都在等群眾受災情況、耽誤不得!辈罟馐f:“不要讓群眾餓著、凍著,這樣市里、鎮里就放心了!
就這樣,黃樹花撿一些木柴捆好,只身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冷了,燒堆火取暖,暖了又前行。折騰了3個半小時,回到了鎮里時5點30分才去吃“中午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