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利用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科學定位、科學規劃,努力打造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產品。
一是抓好生態游產品開發,突出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以環保、綠色、自然山水為體驗的旅游產品。
二是抓好文化體驗游產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展示原生態民族文化的精髓。仔細研究產品的項目設置和開發,讓游客在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原生態民族文化發自內心的尊重。
三是抓好康體旅游產品。以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為重點,把我州的“農家樂”、鄉村旅館旅游產品與我州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優越的氣候環境聯系起來。把“生態—健康”作為賣點來深度開發。
四是抓好休閑游產品。針對消費市場,開發好度假產品,把西江、巴拉河等鄉村旅游產品做成文化品位和康體旅游結合的復合型旅游產品。
五是抓好山地體育開發和與山地運動相關的旅游系列產品。包括:登山、山地自行車等。積極把開展體育競技與2008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結合起來,突出“旅游與奧運、文化與奧運”的內在聯系,體現我州的民族民間(競技運動)奧運和農民奧運精神、民族民間(銀飾、刺繡)工藝參與奧運的作品展示等方式宣傳介紹黔東南。
六是抓好農耕文化游產品。充分挖掘農耕文化的內容,把農業生產的過程變成體驗、觀光旅游產品。把“吃在農家、住在農家、游在農家、樂在農家”作為產品開發的重點。七是抓好度假游產品。圍繞客源地市場需求開發,做深文化內涵,做精各項服務設施,規劃建成一批高端度假旅游產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