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米酒,斟滿牛角杯;千年的期盼,只為這一回。”由苗家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苗鄉(xiāng)侗寨迎奧運》歌曲,在北京奧運圣火進入貴州境內傳遞之前,早已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鄉(xiāng)侗寨傳唱。
民族風情濃郁的黔東南,13日將迎來北京奧運圣火。這是奧運圣火首次進入中國西部苗寨。以苗族、侗族為主體的400多萬黔東南各族人民,正激情滿懷地期盼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黔東南苗鄉(xiāng)侗寨山青水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上世紀九十年代,古老苗鄉(xiāng)就開始向世人撩開她神秘的面紗,一幅幅畫一樣美麗的苗鄉(xiāng)風情、一首首苗歌鼓舞使人流連忘返。
而今,在苗鄉(xiāng)侗寨,隨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及民族文化研究專家,他們沉浸在這古老民族歌與舞的海洋里,久久不愿離去。
“跨越千山萬水,我們和圣火有個約會;今天與苗鄉(xiāng)干杯,看和平的圣火映紅這青山綠水;今天與侗鄉(xiāng)同醉,看不滅的夢想象這火焰熠熠生輝......”這兩日,在苗鄉(xiāng)侗寨聽得最多的就是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反復唱著這首《苗鄉(xiāng)侗寨迎奧運》。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苗鄉(xiāng)侗寨的同胞們逐漸脫掉貧困帽子,生活開始富裕起來。古樸濃郁的南花村,13年前,還是一個交通不便、經濟落后的貧困村。而今,這個苗族聚居的村寨年接待游客達近10萬人次,旅游收入近800萬元,人均收入3000多元。一些村民裝上了程控電話,有了彩色電視和VCD,還用上了手機。苗家少女、后生除了會苗語外,還會講普通話和簡單的英語。
物質生活日漸豐盈的苗、侗同胞們并沒有丟掉他們古老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如編寫民族文化典籍及民族文化鄉(xiāng)土教材,把民族文化引進課堂,為民間藝人評定職稱等,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合理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
“苗鄉(xiāng)和侗寨,鼓樂伴笙吹,盡情的歌唱,敞開了心扉,我們傳遞奧運圣火,傳遞夢想......”熱情、豪爽的苗鄉(xiāng)侗家人,用歌聲等待著“祥云”的降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