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走進黔東南州縣市區的各村各寨,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各鄉(鎮)、村、寨時時處處都可以聽到“鐺……鐺……鐺……,天干地燥……小心火燭,安全防火……人人有責……”等鳴鑼喊寨的聲音,原來這是各縣市區政府力抓農村防火火安全的一項重大舉措。此項措施雖然延續了上百年了,但由于政府出資成立專門的鳴鑼喊寨隊,廣泛招聘隊員,極大地激發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在此影響下,許多村民積極投入到防消防宣傳的行列中來,村民紛紛叫好:“這是政府對我們老百姓做得最貼近、最有意義的一件實事了……”。
黔東南是全省乃至全國農村火災“重災區”。有這樣一種說法:“全國農村火災看貴州、貴州農村火災看黔東南”。農村火災防范是全州各級政府最頭痛、最關注的事情。為減少火災發生,貫徹新農村建設消防總體戰略部署,黔東南州各級政府積極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在全面抓好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實施好農村“三、四、五、八”防火措施的基礎上,全面執行鳴鑼喊寨制度。在這方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全面實施招聘社會人員開展鳴鑼喊寨宣傳農村消防工作,隨時提醒人們注意防火、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并以大量資金投入,一些縣還實行合同制,建立起長期農村消防宣傳鳴鑼喊寨機制,開創了全省農村消防宣傳工作“先河”,對減少火災事故發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了的消防安全環境。據統計,目前,全州各地農村消防安全鳴鑼喊寨隊伍已發展到3610支7893人 ,被群眾親切地稱之為“農村防火護衛隊”。
(張正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