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凱里市“一事一議”辦公室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凱里市爐山鎮平初、海星、偉勇、白臘、白果、后壩等村寨,全面查看“一事一議”各村進寨公路的硬化工程進展情況,市農業辦公室負責人親自到現場參加勞動,融入偉勇村叢孟組那火熱的投工投勞活動中。
“‘一事一議’就是好,我已經干了20多天,我還要堅持個把月,等到進寨公路全部修完,到時候再好好走走自己修的水泥路,真沒想到這輩子還有這樣的福氣!”這是凱里市爐山鎮偉勇村叢孟組73歲村民吳德清的肺腑之言。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凱里市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和取消農業稅后農村公益事業怎么辦這一問題,不斷創新民主管理機制,按照“無事不議,有事必議”的原則,對群眾關心的村級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采取靠群眾自己議、自己定、自己干的辦法,辦了許多政府難以辦、單個農戶辦不了的事,大大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變。
過去的爐山鎮偉勇村叢孟組由于坡高路陡,無任何經濟發展項目,整個村的經濟收入只能靠村民肩挑背馱出去交易。期間,村內道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群眾叫苦不迭。經“一事一議”表決后,村里的道路建設順利動工,加上凱里市不久以后村村通油路目標的實現,村民的出行便會及其方便,平時到爐山鎮15―16公里的路程在沒通車前要走3個小時,現在只需20分鐘即可到達。如今,在村民們的義務投工投勞下,短短20多天時間里,村間的進寨水泥公路便建成了700多米,如果按照村民們每天60米的推進速度估算,整個工程預計在個把月內即可竣工。
談起“一事一議”的好處,爐山鎮偉勇村村支書黎光福高興地說:“以前村上搞建設,籌集資金主要是靠行政命令,大家的猜疑和閑話也比較多,F在實行‘一事一議’就大不一樣了。我們每天早上7:00準時出工,中午各自回家吃飯,吃完飯后,大伙又立即開工,直到天黑才回家,全天工作10個小時,全村老少齊上陣,沒有一個閑著和喊苦叫累,晚上我們村干還要組織群眾開會,總結當天的工作和存在的問題,F在,村上的事情怎么辦怎么干,讓群眾說了算,干部和群眾的心齊了,干事的勁頭才會足!”
據悉,凱里市“一事一議”項目財政獎補試點項目183個,總投資2.022.15萬元,群眾投工97.622個,其中群眾投工折資195.24萬元。凱里市申請財政獎補資金1400.91萬元,其中,申請中央和省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市級財政配套826.91萬元,含426萬元市級整合資金。“一事一議”項目啟動后,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熱情高漲,除積極投身于“一事一議”進寨公路的主戰場外,還有很多在外工作的熱心人士和外出務工人員紛紛掏出自己的積蓄,充當家鄉公益事業的“后援軍”。
目前,凱里市已經在三棵樹、舟溪、大風洞、龍場、爐山、灣水等鄉鎮30個村全面啟動“一事一議”項目,力爭在“十二五”規劃期間,讓全市201個行政村的進寨公路全部實現硬化。
(粟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