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參與-----定叫小偷成為“過街老鼠”
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斗,在前期“兩搶一盜”違法犯罪活動的高發事態下,在狠打和防范犯罪面前,這里有一組鏡頭,讓人可親可敬......
灣溪街道老黨員楊再英-----我就是要讓我的“愛管閑事”,來發動大家都來參與這場嚴打斗爭。這是一名有著28年黨齡,如今已77歲高齡的灣溪街道清水江社區普通居民的心聲。她所在的火車站醫務區一直沒有安保,只因為有了這位熱心的“愛管閑事的”楊阿姨。在這里,哪家出門偶然忘記關門,哪家有了苦難,附近學校學生有何不良行為,又或是,街道社區有何政策事務,特殊人群有誰但凡需要她的,這位熱心的“愛管閑事的”楊阿姨總會在場,因此,這次的嚴打活動,她又成了“義務宣傳員”。從此,人人都知道了防范的重要性,并自覺加入到配合警方活動的行列中。正如她自己說的那樣:“我以前出生貧寒,是黨和我已故的黨員丈夫給予我的工作生活熱情,我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我很知足,感謝街道領導同志們對我的關心和照顧,我無以為報,只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灣溪街道龍井社區37歲的退伍軍人劉承志,更是轄區義務巡邏隊的一名典范。“雖然是戰場轉移,但是,我作為一名軍人,我相信,正義總會戰勝邪惡!”在劉承志的帶領下,他所在的白水河片區的安全保衛、外來車輛、陌生面孔,總是逃不出他銳利的眼睛。他所帶領的義務巡邏隊,更是在特殊時期發揮了特殊效果。也這是這樣特有的正義感,這個小區的案發相對市里其他小區要少些。他也在他退伍回來的當年---1998年,成為市里表彰的見義勇為先進個人。雖然,至今,在他的身上,還有歹徒留下的兩道疤痕,成為他勇斗歹徒的印記。
學校師生:我們把防范機制引入課堂---凱里四小校長王世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嚴厲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中,市公安局廣場派出所陶陽警官兩次到學校來為師生上法制教育課,教育大家提高自我防范和保護意識,效果非常明顯。我們學校也從加強防范教育,建立健全“兩搶一盜”工作長效機制;通過開展“五個一”活動即召開一次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動員會;懸掛一幅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橫幅;寫一封關于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的致學生家長的信;舉辦一期法制宣傳專刊黑板報;開展一次有針對性法制講座來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氛圍;落實安全責任,形成校園安全穩定管理機制網絡。以及開展隱患排查,切實有效預防校園事故發生等有效措施來展開打擊“兩搶一盜”工作。
王校長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應該形成“社會、學校、家長”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街道社區-----深入發動全民皆兵 洗馬河街道:街道黨委書記文成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專項行動展開以來,街道以開展打擊和防范“兩搶一盜”專項行動為抓手,切實保護好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4月份以來,成立了打擊和防范“兩搶一盜”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加強對行動的組織領導。采取值守和巡邏方式結合,由領導班子成員、派出所民警、居民等組成巡邏隊,晚上對背街小巷、重要路段不定時進行巡邏,重點打擊流動作案。同時還加強宣傳,發放相關嚴打資料15000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打擊和防范“兩搶一盜”活動。通過對出租房屋、網吧、旅館、發廊等重點場所的專項整治,增加轄區群眾安全感,減少案發現象。灣溪街道:據灣溪街道政法委書記、辦事處副主任曾祥介紹,根據市里的嚴打行動,街道按照“物防人防技防”三方面劃分成“難、中、輕”72個區域,重點對照,落實防范責任;要求各社區村組深入發動,廣泛宣傳,管好自己的人,關好自己的門,做到打擊專項行動人人有責;聯合灣溪派出所成立治安聯防隊、組織社區居民志愿者巡邏隊,在案發高發路段、重點路段巡邏。讓犯罪份子無處下手。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對重點特殊行業、特殊人群的整治管理,進一步發動群眾,形成全員參與的強大合力,確保轄區居民安居樂業。
大十字街道市府社區書記兼主任楊昌浩、洗馬河街道文化社區書記兼主任張興、灣溪街道清水江社區書記兼主任沈釗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除了常規的宣傳發動外,主要從生活細節上提醒市民如何防范“兩搶一盜”。據悉,市府社區對轄區無物管的現狀,通過組建業主管理委員會等創新服務機制來全面深入展開“兩搶一盜”防范工作。目前,天欣苑小區物管的組建工作已經完成,豐球小區物管委員會正在推進,同時,社區還采取宣傳發動、連同警務區針對油炸路、金溪巷等重點路段組建巡邏隊等形式,全面展開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群眾普遍反映,出門放心安全了。我市其他各社區在各社區懸掛宣傳橫幅,在街面設點,發放宣傳單及利用宣傳展板在小區院樓內巡回宣傳,宣傳防盜技能,讓社區居民提高防范意識。同時加大對流動人口,重控人員登記、摸排,還對轄區車站、網吧、旅社加大力度巡查、整治,使得“兩搶一盜”案件發生數量有明顯下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