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首次在中國境內發現坎氏曙蛇震驚學界 創作國內首部民間原創蛇類圖片集
蛇,冷峻而神秘。
作為上古圖騰,蛇與人類淵源極深,伏羲女媧皆是蛇身人首,亞當夏娃也是受蛇引誘被逐出伊甸園。《山海經》中有“巴蛇食象”的古老傳說,民間故事《白蛇傳》家喻戶曉,千古名篇《捕蛇者說》更是將人蛇宿命推到極致。
而作為一種冷血爬行動物,蛇出沒于陰冷潮濕之地,荒野山嶺之間,外形詭譎,常在不經意間給人以致命一擊,讓一般人避猶不及、敬而遠之。專家說,人類怕蛇的恐懼感作為千萬年進化的結果早已深入基因。
生活在深圳的湖南人李成顯然不是一般人。
這個29歲的年輕人,不但不怕蛇還專門去野外找蛇、看蛇,三年來走遍南嶺,只身穿越船底頂山、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甚至深入藏地墨脫的核心無人區尋找各種野生蛇類,拍下無數精彩照片,匯成中國首部民間個人原創的蛇類圖片集,并首次在中國境內發現珍稀蛇類坎氏曙蛇,震驚學界。
2010年,李成在香港購買了自己第一臺單反相機佳能550D,拿到相機,李成迫不及待地就搭車前往香港郊外的大浦滘,用好相機拍蛇是李成過去幾年最大的心愿。自從有了這臺相機,李成正式把自己當成了一名野生動物記錄者。
徒步29天找到坎氏曙蛇
坐在記者對面,李成看上去面目清秀,身材干練,說話語速不快,卻絕不拖泥帶水,說起這幾年野外觀蛇的經歷,李成興奮地告訴記者,這幾年野外尋蛇最令人激動的還是首次在中國境內找到坎氏曙蛇。
2012年,李成和4名隊友一同前往西藏墨脫腹地探險,李成清楚地記得,那天是9月19日,探險隊已在叢林深處行走了近8天,在翻過4600米的縮瓦拉山口后進入了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但李成依然收獲不多。層層迷霧籠罩著雅魯藏布江兩岸高聳的峻嶺,峽谷深處,細雨陣陣,沒想到,這一天李成期盼已久的奇跡突然降臨了。
“李成,快過來,蛇,蛇……”
前方隊友小杜的呼喊讓李成心頭一凜,作為團隊中的動物專家,隊友們看到動物都會第一時間通知李成,李成趕緊上前,發現在山路內側的一枝樹杈上,一條長約1.5米、黃底褐斑、花紋獨特的蛇正盤在那里。
驚鴻一瞥,李成如被閃電擊中般激動地說不出話來,立即抓起相機不停地拍攝,興奮得臉色都有些發紅。他激動地告訴隊友,眼前的這條蛇就是我國動物學家在墨脫地區尋找了十幾年都未親眼看到過、大名鼎鼎的“坎氏曙蛇”。
為了用攝像機記錄下這條蛇的狀態,李成走過去用手抓起這條被生人驚擾、看上去有些“氣急敗壞”、處于防衛攻擊狀態下的漂亮家伙,“它沒有毒,不用怕”。盡管李成手持長蛇如閑庭信步,同伴們還是下意識地退后幾步,令同伴們奇怪的是,這條看似生氣的蛇到了李成手里卻顯得異常溫順和怯弱。
李成知道這一發現的意義所在,學界一直猜測在我國境內可能會有坎氏曙蛇,2002年,在印度阿薩姆以北的錯那南部一帶發現了這一物種,國內一些科學家一直在猜測墨脫境內是否會有此蛇分布,也進行數次實地考察,并把該蛇列入最新的中國蛇類名錄,可惜一直沒有被證實,此次他拍到坎氏曙蛇的實物,證實了此蛇在我國確有分布,而且是在緯度更北的墨脫北部,李成的發現在國內爬行動物研究圈引起轟動。
李成說,放生這條蛇的時候還發生小趣事,當時,李成順勢放它爬上樹枝,然而他的放生動作遭到了門巴族向導阿尼的強烈抗議,原來,按照當地習俗,蛇是不可以往頭頂的方向放生的,否則將有大難臨頭。只能往腳下的方向放生。無奈,李成又把這條可愛的家伙“請”了回來,放在下坡的位置,這條坎氏曙蛇雖然滿腹牢騷,還是快速地離開了。
這次探險,李成收獲頗豐,不但找到坎氏曙蛇,還看到了最新發現的“墨脫小頭蛇”,劇毒的察隅烙鐵頭蛇,甚至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梢虹雉。
“你不能想象墨脫有多神奇,就在腹地布瓊湖,這幾年發現20多種新物種。我在甘德鄉門巴族扎西書記辦公室里看到過一張近1米的飛鼠鼠皮,而我們常見的普通飛鼠最長也不過30厘米,這只飛鼠絕對是一種稀有品種分支。那里確實是野生動物的寶礦。”李成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