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9日,凱里市大十字發生一起因外力破壞引發的配網故障。由于凱里供電局城區分局已成功運用配電移動作業平臺綜端功能,在線路跳閘后不到1分鐘時間內,指揮人員就借助平臺采集到的相關數據,指揮報修人員迅速抵達事故地點開展巡視、確定故障點、隔離故障、開展應急報修等一系列流程,將報修流程由單一條線作戰的“單行道”轉變成了快速“多車道”的同步進行模式。“他們整合一切有利資源,各個環節壓茬進行、無縫銜接,把過去‘串行’的報修環節變成了同步‘并行’,從發現故障到恢復用電,整個過程僅耗時38分鐘,比以往45分鐘還縮短了7分鐘,大大效縮短了客戶的停電時間。”該局城區分局負責人介紹。
這是該局開展“配網應急報修快速響應提升”活動的一個畫面。活動中,該局將報修可視化管理融合到配電移動作業平臺綜端中,要求應急報修班組接到故障工單后,到達現場時間城市不超過38分鐘。
據介紹,惡劣天氣下對暴露在戶外的架空線路非常容易造成磨損線路接頭損害;雨雪天氣地下電纜易受潮斷電;而極冷極熱天氣對設備和電纜均有較大影響。此外,外力破壞、設備老化、客戶超負荷用電等也是引發停電的主要因素。
為此,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局針對故障報修特點、應急報修人員業務水平等因素,緊緊圍繞“縮短客戶停電時間,提升客戶滿意度”這一關鍵節點,積極開展“配網應急報修快速響應提升”活動,加大配電移動作業平臺綜端功能的推廣運用,全力做好配網報修指揮體系建設,加強專業協同,組織調度、運檢、營銷等專業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充分調查研究,統一規章制度、規范業務流程、強化安全內控、深化技術支持,深入分析配網報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涉及部門多,操作環節多,流程冗繁,導致銜接配合不暢,配網故障報修耗時較長而造成的報修效率低下,故障停電時間長等問題,梳理明確配網報修管理工作中的職責界面,全力做好配電應急報修工作。
在此基礎上,該局還進一步提高配網精益化、標準化管理水平,實行報修場所標準化管理,保證報修工作各項設備齊整,工作休息環境良好,為實施活動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組織應急報修人員開展報修服務規范培訓,在報修前、報修中到報修后,全程做好溝通解釋工作,按照規范用語進行交流回答,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規范應急報修裝備、行為舉止規范,力爭做到“線路零跳閘、低壓零斷線、配變零燒損、輿情零報道”的“四零”目標,真正實現“一個報修、一張工單、一支隊伍、一次到達現場、一次解決問題”的快速報修目的,“讓客戶滿意用電”。
據了解,從10月中旬成功運用配電移動作業平臺綜端功能以來,該局累計組織應急報修228次,平均較以往提速近7分鐘/次,服務客戶1.9萬余人次,受到了普遍好評。(石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