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化:“快時代”與“慢人群”如何相融
鄭自立指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在我國迅速發展,開啟了向信息社會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種新的社會分化——信息分化。脫網人群主要包括客觀條件導致不會、不能上網的人,如老年人、農民工群體、偏遠山區的群眾。這些人群難以利用快捷的網絡平臺得到信息,對社會的公平與和諧產生了不利影響。
“可以預見,移動互聯網的車輪不會停止,但時代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社會的分化,會利用網絡和手機的人充分享受了便利,而脫網人群離主流社會越來越遠。”李斌指出,“盡管使用網絡是主流,但社會也應該兼顧脫網人群融入社會、獲取信息的機會。”
鄭自立說:“對于這部分人,政府應當重視他們的訴求,努力將網絡覆蓋面拓展至他們所在的領域。可以考慮在一定范圍內建立公共網絡服務室,提供一些網絡查詢、代辦服務,讓他們的生活便利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想通過網絡獲取更有效的信息,唯恐自己跟不上信息時代的快節奏,“快時代”逐漸成為時代主流。但同時,難以融入甚至排斥快生活的“慢人群”也存在。
“他們抵觸網絡帶來的快節奏、信息泛濫的眼花繚亂生活,而甘愿脫離網絡,享受自己的慢生活。”李斌說,“這是一個多元的時代,選擇快節奏或慢生活是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但社會應給這兩類群體提供均等的融入機會。”
專家指出,移動互聯網社會要更加重視被動脫網人群的社會融入。對于這部分人群,在不斷發展網絡便民渠道的同時,更要保證基本的社會服務、信息共享能夠在傳統渠道上得以進行,應當做到“既打開窗又開著門”。(記者 謝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