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劉承宇) 網絡購物接收快遞是不少市民經常遇到的事情,近日有網友向記者反應,其收到的包裹上貼有廣告,由于未經本人同意,對此她還是比較介意的,她認為快遞包裹作為私人物品不應該被貼上別人的標簽。
包裹廣告是新嘗試
經過記者多方調查發現,開展此業務的是凱里市一家文化傳媒公司。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項業務開始于去年年底,并與州內的“三通一達”快遞公司已經進行合作。
其介紹,消費者在收到快遞包裹后肯定會對封面內容多關注幾眼,無形中就記住了廣告的內容,這種廣告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據了解,該廣告公司主要以商家的要求為主投放商業性宣傳廣告,收費根據包裹及廣告紙大小選擇性收費,一般A4紙二分之一大小的廣告收費為四毛。
市民有支持也有反對
隨后,記者也針對在快遞上包裹上打廣告這一現象對部分市民進行了采訪。在采訪中,市民張小姐認為,粘貼廣告肯定需要人力,而粘貼廣告肯定會耽誤派件的時間。
而市民李先生則表示:“對這種行為我個人還是比較介意的,雖然只是貼了一張宣傳單但看著心里面會不舒服。”
“快遞公司也太高明了,現在網購的人這么多,在快遞上做廣告,真絕!”有著3年網購經驗的許小姐表示,其實自己的快件到了,自己主要注意的是包裹是否有損壞,至于是否有廣告她覺得,只要對自己的包裹沒有影響就無所謂。
同時,也有部分市民對于包裹上廣告的內容表示擔心。劉先生認為“快遞公司只負責粘貼,而廣告內容卻由對方制作,那么廣告的真假誰來保證?”
行業內并沒明令禁止
這家公司可謂敢想敢做,針對包裹派送量大的特點在廣告投放途徑上另辟蹊徑,但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呢?3月12日下午,記者帶著疑問向相關部門了解了情況。
據黔東南州郵政管理局潘科長表示,去年州政府為了支持快遞業的發展,曾出臺地方規定,可以在快遞上投放地方宣傳相關的廣告。而在快遞包裹上投放商業廣告,據其了解,并未有禁止投放的相關法律。不過其也建議記者最好向管理廣告投放的其他部門進行更進一步的咨詢。
隨后,記者在州工商局商標廣告科龍科長處了解到,工商部門主要負責企業單位是否具有廣告經營資質和所刊內容是否合法、真實。至于廣告投放的方式并不在工商部門的管轄范圍,但如果內容上涉及違法,工商部門將會進行查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