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盛夏,巴拉河沿岸青山滴翠,去年,凱里市三棵樹鎮創新“一茶四套”茶葉種植模式,大力發展萬畝特色茶產業。今年,卻長成像小孩身高的樹木,郁郁青青,特別吸人眼球的那些套種的農作物,滿是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7月30日一大早,藍天白云,太陽映紅了山坡,平豐村腳里組村民潘躍建匆匆走進茶園,采摘黃秋葵,一臉笑容告訴筆者,這很像羊角,又叫羊角豆,補腎壯陽……
他頓時像孩子樂呵呵似的,便說,前幾天,黃秋葵市場單價7塊,昨晚有老板打電話,上門批發收購每斤4到5塊。今年估計收黃秋葵大約5000斤。
筆者順眼望去,茶園綠油油,一行行套種的辣椒、黑皮花生、西紅柿、大豆、生姜,很招人喜愛。“暫時兩三年種植這些作物,一畝可收入5000元。我家50畝茶園,現不再愁錢投資了。”潘躍建笑盈盈地說,等到這些樹木大了,可幫茶樹遮陰,還會增加更多的礦物質,提高茶葉品質。樹下發展養雞,既能除草除蟲,還能增肥,生產出有機無公害茶葉。
潘躍建越說越來勁,他說,紅豆杉渾身都是寶,葉子長期泡水喝可降血壓等。據說,還可提取抗癌物紫砂醇,每500克,市場價達到100萬美元。
據鎮黨政辦主任王洪波介紹,去年以來,該鎮“一茶四套”茶葉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茶產業。該鎮在格沖、平豐等村,由政府送茶苗茶肥,聘請該市茶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王桂林擔任技術顧問,統一栽植龍井長葉茶等,現已建成特色茶產業基地3000畝,預計2至3年后,畝產可達1萬元。
王桂林表示,三棵樹鎮萬畝特色茶產業園規劃在巴拉河流域兩岸,由于該區域常年山青水秀,云霧繚繞,當地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有種茶的習慣。該鎮茶葉總規劃2.75萬畝,其核心區分布在“五坡一帶”,將建茶產業加工園、茶產業精品旅游園、“三棵樹”特色茶文化展示園。目前,已有國內舒茗等6家茶葉企業落戶三棵樹。
前不久,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周玉鋒在五里坡特色茶產業基地調研,親見了茶葉和作物良好的長勢,他欣然表示,這種茶園套種模式在全省尚屬首例,實現了“以短養長”的目的,也體現了三棵樹鎮種植茶葉的區位優勢及發展茶葉產業的廣闊前景。(楊仁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