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展精準扶貧以來,凱里市國稅局主動作為,先行一步,落實駐村工作隊,制定詳實幫扶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接地氣 奔走在田間地頭
通過個人自薦、單位推薦、組織審核等程序,凱里市國稅局2015年在全局范圍內遴選了4名優秀年輕干部,分別下派到凱里市舟溪鎮里禾村、情郎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開展掛聯幫扶工作。
“年輕人就要勇于接受挑戰!”凱里市國稅局科員龍章華說,并主動請纓到情郎村駐村幫扶。
情郎村位于舟溪鎮的西南部,四面環山,距鎮政府所在地17公里,凱羊高速橫穿而過,但并不能擺脫貧困村的帽子。全村共七個自然寨2080人,人均耕地不足三分,是一個地勢僻遠的貧窮落后的民族村寨。
白天與村兩委一起化解矛盾糾紛,晚上處理單位日常事務,這是龍章華的日常工作。“怎么不累?但是既然擔了這份責任,就要給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
駐村幫扶期間,為了讓村里人在家都能了解外面的世界,龍章華聯系了州聯通公司幫助情郎村以及里禾村搭建寬帶網絡光纖,預計今年開通,屆時將結束兩村幾十年無網絡的歷史。
每年二月,獨具風格的木鼓節將在情郎村上演,打鼓、跳舞、斗牛成為必備節目,但村里卻沒有一個像樣且安全的斗牛場,為了幫村里建斗牛場,龍章華幾經奔波協調相關部門獲得10萬元資金,并于2015年9月底動工修建。
記者了解到,情郎村新修的斗牛場還有一重要作用——防洪,處于地質災害地帶的情郎村每年雨季便有洪澇災害等危險,“它不僅是村民的斗牛場,還是河道防洪堤壩”村長說。
從機關干部到村官、從辦公室到田間地頭,凱里市國稅局的龍章華駐情郎村已有近一年時間,2016年,他還將在這里繼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打基礎 村里發展有保障
“突破傳統幫扶模式,因地制宜施策,助村民脫貧致富”,這是凱里市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胡萬紅對駐村幫扶干部提出的要求。
近年,凱里市國稅局通過“扶貧資金+自籌自制+社會捐助”等形式改善幫扶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調整生產結構,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幫助貧困村改變面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除了駐村干部,凱里市國稅局領導也在行動,專門到最貧困的農戶家中走訪,回到村委會后專門聽取駐村工作組成員匯報包村工作推進情況,為駐村聯戶工作提出新要求和意見。同時要求駐村干部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好每個階段的任務,全心全意搞幫扶。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里禾村村“兩委”辦公室由于村級經費緊張,長年失修,辦公室漏雨,不能正常使用。工作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積極向舟溪鎮黨委、政府匯報并向市國稅局、民政局、水利局等政府部門求助,籌集到15000元和5噸水泥來維修村“兩委”辦公室。
工作組還協調凱里市廣播電視局贊助電腦、打印機各一臺,用于遠程教育;組織村“兩委”干部學習中央、省、州、市等群眾路線教育系列文件精神6次;組織開展計生、農技、消防等知識技能培訓5次;協助村民追討工資1次,金額4.3萬元。
除了提供物資和辦公設備外,兩村工作組還積極幫扶留守兒童、殘疾人士、計生貧困戶等,幫扶資金共計近6萬元。
強產業 脫貧致富奔小康
里禾村和情郎村人多地少,村民要想致富,必需要在種植高價值的農作物上下功夫,兩個村都適宜種植板栗、楊梅、獼猴桃等。
針對貧困戶無勞動能力、無技術等實際情況,凱里市國稅局積極向市新農村辦或市農林局協調,對村民提供農業技術培訓及指導,變課堂授課為田間手把手教學,通過對機耕、機種、機收等機械化操作效率的講解,讓百姓接受并熟練操作農耕機械。
對農戶在種養殖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點菜式”培訓一一解答,目前共舉辦院壩會、村民會、田間授課等各類培訓10余期,受訓群眾達200余人次,受訓面達98%。
“只有通過爭資金、跑項目、出主意、送技術、理路子,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脫貧目標”,胡萬紅局長說,并表示今后凱里市國稅局的扶貧工作將以產業精準扶貧為重點,從過去的輸血改變為造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