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近日,凱里營運管理中心駐村干部“第一書記”韓軍發出一份“倡議書”,在全中心掀起了獻愛心的熱潮,通過全體員工積極捐款,共募捐了3萬余元,為從江縣東朗鎮擺德村小學購買了一套音響和部分學生校服以及書包、文具盒、新華字典等書籍。
5月31日,“六一”國際兒童節前一天,凱里營運管理中心組織志愿者一行13人,帶著捐贈物資,經過3個多小時的車程,翻山越嶺來到了從江縣東朗鎮擺德村小學。寨民們聽說,今天有愛心人士要到學校為學生們進行捐贈,寨里的村民們早早就坐在寨門口等待著。
當天天氣十分的悶熱,當他們走到寨們口時,坐在樹蔭下村民們立刻圍上前來歡迎,簡單的歡迎儀式后,志愿者們走進了學校,那里的孩子們十分有禮貌,一見就喊叔叔好!阿姨好!學校環境正如倡議書中提到的一樣,操場上有一塊水泥硬化過,但又坑坑洼洼的籃球場,那里就是孩子們課間休息的游樂場。
操場兩旁是學校教學樓和教師辦公室,走進學生教室,可以看見四處透風的門墻,夏天倒可以感受到通風涼爽,那么冬天呢?刺骨的寒風也可以通過四處透風的門墻吹在孩子們臉上,這樣孩子們會溫暖嗎?孩子們可是從來沒有過一件像樣的玩具、畫筆……也從來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室過。
一名志愿者問一名五年級的學生,你們家離學校有多遠啊?學生微笑著說:“不遠!走路幾公里就到學校了”。也許幾公里對一個山里的孩子來說真的不算什么太遠,但對城市里的孩子來說可不是簡單的幾公里,大家難以想象在山間坎坷的小路上,如果遇到雨天會是什么樣子。
此次捐贈活動中,廈蓉支部書記魏凱帶領片區幾名員工,特別走訪了學校里的幾戶貧困學生的家里,這些學生中,有單親家庭的、有父母病重的等等,在這里特別值得向全社會各界朋友們介紹的一個特殊家庭,這名學生是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在離開她的時候,留下了一個5歲的弟弟和一個未滿月的妹妹,當時的他僅僅只有11歲,一家人與父親住在一個20平米的小木樓里,由于父親是一個愛喝酒又從來不管家里事的人,11歲的她就肩負起了媽媽和姐姐的角色,她上學時就帶著弟弟、妹妹跟他一起在學校,放學后就為弟弟、妹妹煮吃的,通過自己的勤奮,家里還養一頭大肥豬,時間一天天過去,如今未滿月的妹妹也三歲了,我們用常人的思維來想一想,一個11歲孩子這些年都付出了什么?
“奉獻愛心·分享快樂”,當天晚上參加捐贈的所有人與孩子們一起在學校歡度了一個難忘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文藝晚會,志愿者們在活動中也為孩子們表演了兩個小節目。歡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晚會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第二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當天,那一天學校組織了升旗儀式,同時,還宣讀了擺德村小學一年級全部學生光榮成為少先隊員,孩子們興高采烈的站在操場前,迫不及待的等著志愿者們為他們戴上鮮紅的紅領巾,當莊嚴的國歌奏響時,操場上所有人全神貫注的凝視著高高升起的國旗,此時此刻相信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愛”。升旗儀式結束后,志愿者們將物資擺放在學校的操場上贈送,孩子們有序的領取著捐贈物資。
“我們與他們素不相識,但愛心是沒有界限的!我們只要省下一點零花錢,就可以為貧困地區的學生獻出一份愛心,溫暖一個心靈,照耀他們灰色暗淡的生活。”凱里營運管理中心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高速公路人”社會責任,用真摯的關愛,照亮充滿希望的未來。(張學霖 圖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