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八月的巴拉河沿岸,山清水秀,稻米飄香,游人如織。8月13日,農歷七月卯日,巴拉河沿岸苗寨迎來了一年一度傳統吃新佳節,家家戶戶下田捉稻花魚,摘稻穗,宰雞殺鴨,邀請親朋好友一道祭祀祖先,品嘗新米,祈愿豐收,歡度佳節。吃新節又稱“吃新米節”,苗語稱“腦卯”,是苗族一年一度祈愿豐收和交朋會友的傳統節日,具有較濃的農耕文明氣息,同時兼具祭祀、婚戀和娛樂等性質,是苗族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載體。
圖為巴拉河沿岸稻米飄香
吃新節是一個苗族傳統喜慶節日,不僅要吃好,還要玩好。在與親朋好友共享美食,祈愿豐收的同時,各個苗寨還要舉行斗牛、斗鳥、苗歌大賽、籃球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游卯”活動,時間持續近半個月之久。其中,斗牛是吃新節活動必不可少的民間傳統娛樂項目。
圖為吃新節斗牛活動
巴拉河源于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巴拉河沿岸是苗族長裙苗支系的主要聚居地,自然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郁,是《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首選的鄉村旅游示范區,也是體驗民族風情和夏季親水避暑度假的風情長廊。河兩岸依山傍水的苗寨,猶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巴拉河邊上。此次吃新節俗稱“農歷七月卯”,過節范圍覆蓋巴拉河沿岸主要核心區,地跨凱里雷山兩市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郎德苗寨,蘆笙之鄉南猛苗寨,木鼓之鄉烏流苗寨,優秀鄉村旅游村寨南花苗寨,傳統景觀村落季刀苗寨,以及親水避暑度假村夢里水鄉和寨瓦苗寨等。并以郎德苗寨為中心,形成了“郎德下寨-烏流苗寨-報德苗寨-小排樂苗寨-南花苗寨-季刀苗寨-郎德上寨”的經典游卯線路,巴拉河沿岸苗寨沉浸在喜慶的節日氛圍之中。(吳如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