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抱團發展,減少風險。采取“合作社+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統一育苗,組織農民耕種,讓農民專業合作社取代農民自產自銷的傳統產銷模式,把分散弱小的農戶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產生了明顯的效應,提升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是狠抓基地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中央、省供銷改革的《決定》和《實施意見》相繼出臺后,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良農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更是利用自身優勢,狠抓基地建設,實現合作社與農戶雙贏。2016年年底與扶貧農林局達成協議,培植110萬株萵筍、甘藍蔬菜苗,提供給大風洞鄉老君寨、官莊等村建立萵筍、甘藍等200畝的秋冬種蔬菜種植基地,為凱里市區提供優質蔬菜,豐富市民的菜籃子,同時也解決本地貧困農戶的就業增收問題。
三是做好培訓,提高科技含量。采取課堂培訓和到田間地頭現場手把手培訓的模式,實地解決問題,并現場操作教給農民種植方法。從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講解,解決了村民在生產中遇到的許多難題。大大提高蔬菜種植水平,增加農戶種植收入。 (羅浩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