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府育有一雙兒女,女兒讀完初中后堅持讀了一年技校,最終因不想給父母增加負擔而選擇了輟學外出打工。兒子李精期如今已在州技校上學一年多。今年寒假,為了掙學費,他遠赴廣東打寒假工。“他前兩天剛打電話回來,說學費掙到了,開學前馬上回來。”懂事爭氣的兒子是李聚府最大的希望。
2月17日,李聚府昏暗的木屋里再次走進來一位“老熟人”。他是凱里市國稅局選派到情郎村駐村幫扶的龍章華。“老李啊,你還是再考慮考慮,今年搬出去吧。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政府每人補助2萬元,你家四口人,就是8萬了,裝修還有每平方200元的補貼,按時入住還有5000元獎勵。政府不僅要讓你們搬得出,還要想辦法讓你們脫貧致富。你的愛人可以在城里找份工作,將來你的兒子畢業時也有了一個像樣的家,他在城里謀發展不僅有更多機會,同時也好照顧你們……”這是龍章華春節后第三次來到李聚府家做易地扶貧搬遷動員工作了。
龍章華介紹說,李聚府家僅有8分田土,根本就不能養家糊口。現在他左手已經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還時常發炎。因為常常吃藥,腸胃受到影響,現在整個人都很消瘦,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春節前市國稅局就曾送來一些油米等生活物資和幾百元慰問金,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修建垃圾池
“教育才是脫貧的內生動力,最可靠的力量。現在國家政策很好,貧困家庭的子女上學是有補助的,我已經跟他的兒子取得聯系,開學就幫助他辦理好這些相關手續,讓他安心上學。他將來學好了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才能讓這個家庭從根本上脫貧。”龍章華說。
最讓李聚府的妻子楊竹育擔心的是搬出去后,自己面臨的工作問題。在聽了龍章華詳細介紹凱里市 “一步搬到位,五個全覆蓋” 易地扶貧搬遷新模式后終于放心地露出了笑容。“打定主意了,今年馬上報名,積極融入城里生活,徹底擺脫這頂‘貧困’帽子。”楊竹育說。
駐村兩年來,除了常規的訪貧問苦,龍章華還積極幫助村里協調項目和資金,村里終于有了防洪堤;修起了垃圾池,給村民們創造了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考慮到村里各個自然寨都是木房居多火災隱患較大,他多方爭取,最終為村里配備了7臺消防泵,還請人專門給村民們做培訓,確保一旦有險情可以第一時間有效處置;幫助該村牛寨、新寨兩個自然寨協調來文體設施,農忙之余,大家有了打球娛樂健身的好去處;幫助聯系了州聯通公司給情郎村搭建起寬帶網絡光纖,結束了情郎村無網絡的歷史。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情郎村農村淘寶服務站順利開業;不僅如此,他還四處跑項目,協調資金,為村里產業發展奔波。在他的努力下,村集體的合作社成立了起來;在他的支持鼓勵下,村里致富帶頭人李英臣的情郎生態養殖公司順利成立,并預計于今年7月份投入運營,屆時,將為村里解決就業十余人以上……。
真幫實扶得民心 真抓實干出成績,這是凱里市廣大駐村工作者的一個縮影。目前,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號角也已吹響,而這群在脫貧攻堅前線的“戰士”早已在沖鋒陷陣。脫貧攻堅,勝利在望。(楊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