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巖寨全體村民的共同心聲。千百年來,灣水鎮巖寨村為實現這個夢想,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其獨門房、石頭房、合院、徽派建筑等獨具特色,銀飾制作精美,武術源遠流長,贏得了紅石之鄉、民間武術之鄉、民族銀飾加工制作之鄉的美稱,于今年3月被命名為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先后有貴陽、重慶、深圳、印度等國內外游客前來探幽尋古。
巖寨是千年古寨,自2016年5月14日舉行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啟動會以來,村里加強了對寨墻、驛道、古宅院等的保護,完成投資25萬元的消防飲水工程,投資近百萬元占地面積8.3畝的民族文化廣場正緊張施工,市委還將其納入“少數民族特色旅游村寨”項目予以打造。隨著灣水經巖寨至江口公路的建設,屆時,巖寨至凱里的路程將由現在的38公里縮短至28公里,至余凱高速重安江匝道5.5公里,交通落后的狀況將徹底改變,發展的區位優勢逐漸顯現。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凝聚了民心,是巖寨群眾期盼已久的夢想。
“古村落是重要資源,是我們永遠的鄉愁,也是我們開發旅游實現發展的‘金字招牌’”。巖寨村委主任張玉華說,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對古巷道、寨墻、古院的保護,使之既有“顏值”、也有“氣質”。他號召全體村民搶抓全域旅游的新機遇,朝著目標一起干,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建設一個集紅石文化、紅色文化、苗族傳統文化、民族民間武術文化、木船航運文化為特色的美麗新村莊。
“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為巖寨注入了生機,增添了活力。”灣水鎮黨委書記吳安俊也用“保護、團結、衛生、支持”四個詞,鼓勵巖寨村以獨有的紅石建筑和絢麗的民族文化吸引世界的目光,努力成為凱里的新星旅游村寨。
當天的推進會上,村民們還舉行了傳統的殺豬宰牛祭祀儀式,祈求村寨平安、永續發展;表演了苗族服裝走秀、姑媽回娘家、春到人間、游子吟、敬酒歌和苗族武術等節目,他們用各種方式謳歌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祝愿巖寨平安、富裕、和諧,祝愿村民們團結友愛、生活甜美,日子越過越紅火。(張永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