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著力深化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以“三提一兜底”破解老百姓因病貧、墊資重、轉院多、小病拖等難題,群眾對全市醫療衛生的滿意度大幅提升。
一是加大投入提報銷比例,破解普通群眾“因病貧”。建立醫療報銷財政擔的機制,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銷待遇。城鎮居民醫保方面:報銷比例分別為:三級醫院65%、二級醫院80%、一級醫院90%;居民基本醫療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20萬元;居民年度住院自付符合規定醫療費用累計超過6000元以上部分,納入大病保險,采取分段方式進行報銷。年度最高報銷封頂線為50萬元。農村人口醫保方面:基本醫保門診不設起付線,村鎮兩級報銷比列達65%至95%,縣域內住院不設起付線,取消轉診到縣域外住院起付線,鎮、市、州、省級報銷比例分別達85%至95%、75%至85%、65%至80%、60%至70%。
二是異地就醫提結算時效,破解個人墊資“負擔重”。建立“一個窗口、一站式服務、一單清結算”異地就醫結算機構,選定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等作為全國醫保聯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目前已有2家醫院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患者只需繳納個人支付的部分,從根本上解決了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回來報銷周期長、墊資負擔重、往返跑腿等難題。
三是資源下沉提診療能力,破解村居群眾“轉院多”。凱里市嚴格規范做好定點醫療機構審核和管理等工作,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不斷擴大區域內可報銷醫療機構覆蓋面,加強基層醫技人員培養,在確保小病隨地也能看的同時,降低了轉診的情況。凱里市現有職工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58家(其中三級醫院3家、二級醫院6家、一級醫院36家、門診13家),有效破解了老百姓看病遠,轉院多的問題,基本滿足了全市老百姓看病、住院需求。
四是政策聯動互補全兜底,破解特殊群體“小病拖”。凱里市嚴格落實兌現各項惠民政策,探索做好不同保障制度銜接,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間的互補聯動機制,全面減輕困難群體的醫療保險繳費負擔、心理負擔,對“低保對象、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老人和‘三無人員’”及時減免個人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對特殊人群進行全面兜底。并結合凱里市實際,從2013年起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不需要繳納大額醫療保險費,參保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費從居民基本醫療基金中籌資,最大限度杜絕老百姓小病久拖不治,拖成大病的情形發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