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贏產業扶貧硬仗?全國各地各級黨委政府紛紛加緊探索步伐,不斷創新思維,尋求一條盤活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貴州省凱里市委、市政府圍繞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目標,充分發揮政府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創新產銷對接機制,構建了“九進二出”先進運行模式,推動全市農業產業發展升級,走出了一條具有凱里特色的產業扶貧新路徑。
10月27日上午10點,陽光明媚,藍天白云下一輛噴繪著顯眼的“凱里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扶貧農產品配送車”字樣的廂式貨車沿著通村硬化路七彎八拐徐徐開進凱里市凱棠鎮白水村小廣場。鎮里的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早已到場引導農戶把剛挖來的紅薯裝袋稱重完畢,等待著裝車運走。
白水村年近70的王文珍當天賣挑來了425斤紅薯,收購價每斤1元。“前幾天村支書來宣傳動員說有公司上門收購紅薯,還每斤給8角至1塊錢,我都有點不敢相信。土里頭還有300多斤,全賣了加上今天的就有700多塊錢了,可惜今年種少了。”王文珍惋惜地說道。
現場一位頭發花白的大伯看著大伙幫著公司工作人員一起熱火朝天地把紅薯搬上車,轉頭和身邊的村民議論起來:“我們年紀大了,這些紅薯難得運到鎮上,即使拿到鎮上也很難銷售出去。現在好了,公司直接上門來收購,價格還比市場高,今后可以放心地種了。”
這位老人叫張洪平,今年74歲,他告訴記者,多年來,家里種的紅薯都拿來喂豬了,沒想到今年種的3000多斤紅薯為能給自己帶來3000多塊錢收益。明年他計劃把閑置的地都種起來,紅薯產量可達到一萬多斤,脫貧致富更有信心了。
凱里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當天在凱棠鎮白水村共計收購紅薯6370斤,市場價0.8元/斤,收購價1元/斤,還有黑毛豬、土雞等總計收購金額9400元。涉及農戶25戶,其中貧困戶12戶,收入5152元,普通農戶13戶,收入4248元。
公司總經理楊君國介紹說,公司由凱里市供銷社和凱里市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國企)共同組建成立,這是凱里市委、市政府創新產業扶貧思路,大膽嘗試的結果,到白水村收購農產品只是個開端。
凱里市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協調幫助下,把從全市各鄉鎮收購上來的優質農產品配送進學校食堂、進醫院食堂、進機關食堂、進公檢法食堂、進星級酒店及景區、進企業食堂、進超市、進社區、進餐飲企業等“九進”,實現農校對接、農醫對接、農餐對接、農企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市場化運作,既妥善解決了各鎮農產品銷售難題,又滿足了消費者對原生態優質農產品的需求。
公司還根據省內外市場需求,分別制定營銷工作方案,借助供銷系統網絡銷售平臺,加強與中信國安、云谷田園、銀田物流園等公司和園區的戰略合作,包裝打造本地品牌,大力宣傳、銷售凱里市農產品,實現凱貨出凱,進而實現凱貨出黔“兩出”。
下一步,凱里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還將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大扶貧戰略相關安排部署,建立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產銷結合的綜合性經營模式。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對現有的生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有效盤活全市農業產業,形成具有凱里特色的規模化、標準化、計劃性的新型農產品生產經營帶富發展新模式。(楊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