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元/斤的新鮮農家白菜、17元/斤的黑毛豬肉、25元/斤的冷水活魚……11月26日,正值周日,凱里市行政中心廣場人頭攢動,周日扶貧直銷大集熱鬧開市。
據了解,當天正式啟動的周日扶貧大集是該市推進產業扶貧的一個舉措,此后每周日當地都會開設這樣的集市。一是可以直接減少農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由凱里市供銷社組建的凱里扶貧開發公司按照高于市場的10%價格收購貧困戶的農產品,按照高于市場的5%價格收購一般群眾的農產品,這樣既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還能讓市民享受到低于市場價的優惠。二是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把干部下基層調研和直接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收購上門,銷售到家。
優質農產品吸引眾多市民和單位前來選購。“我是看到朋友圈的消息后來逛逛的,這些商品新鮮、綠色,除了現金還可以微信支付,既省力又實惠,下周我還要來。”等候結賬的市民袁倩買到了心儀的農產品非常開心。
凱里市華鑫學校食堂負責人黎志剛也早早地買好了五六袋蘿卜、白菜。“價格實惠,又是原生態農產品,可以讓師生們吃得安心放心。而且,我們還和凱里市扶貧開發公司簽訂了供貨協議,長期大批量采購。”
“貧困戶有什么,我們就收什么,高于市場批發價收購,低于市場零售價銷售。目前,已到28個貧困村收購優質農產品13萬余斤,既幫助我們貧困戶增收,又平抑了物價惠及市民。”凱里市供銷社主任王春告訴筆者。
據悉,這是凱里市圍繞大扶貧戰略,積極探索的扶貧新路,統一上門收購全市各村的優質農產品,再統一銷售配送至全市各中小學校、醫院、機關、賓館酒店等食堂;同時,加強與中信國安、云谷田園、銀田物流園等公司和園區的戰略合作,包裝打造本地品牌,推動特色優質農產品“凱貨”出山。
通過凱里市扶貧開發公司在村村寨寨地毯式上門收購的方式,積極培育群眾的商品意識和生產積極性,凝聚起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全社會關注脫貧攻堅的強大工作合力。(粟瓊 雷子德 陳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