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凱里市為解決偏遠貧困村農產品滯銷難題,組建了扶貧開發公司,統一上門收購優質農產品,幫助農民銷售。當地通過提高農產品收購價等方式實現了農民增收。
在凱里市凱棠鎮蘆笙村,村委活動室一旁的空地上一片"綠意"。村民們早早把自家種的瓜果蔬菜堆成了一座"小山",等待收購。在一輛噴繪著"凱里市扶貧產業農產品配送車"下面,工作人員一邊引導著村民裝箱稱重,一邊核算價錢給大家發放貨款。
這場特別的蔬菜收購會是凱里市委、市政府探索的產業扶貧新路子。為了解決邊遠貧困村農產品滯銷的難題,市里組建了扶貧開發有限公司。通過這個農產品營銷平臺,統一上門收購全市各村的優質農產品,再統一配送到學校、醫院、酒店、景區、超市、餐飲企業等等。這項舉措既解決了當地農產品銷售難題,又滿足了消費者對原生態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凱里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金剛:"我們收購的價錢是以市場價為依托,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要上調10%左右,給老百姓提供一個源源不斷的長久的穩定的銷售渠道,讓他們發展農產品生產,增加收入,最后實現穩定脫貧。"
蘆笙村村民楊為光忙得熱火朝天,臉上卻樂開了花。他說,以前種的菜找不到出路,拉到市里賣又遠,大多都拿去喂豬或者爛在了地里。今天他拉來400多斤紅薯,100多斤白菜。按照收購價,能賺700百多塊錢。"政府來收那些菜啊、紅薯啊這些,我們都開心啊。現在政策好了,你們來幫扶,搞生產的我們都有信心了,明年我們都大力發展!"
當天,鎮里還為交易的村民發放了毛巾、電飯鍋等獎品,鼓勵村民通過的雙手增收致富。按照計劃,年底前,凱里市將完成40個貧困村農產品收購任務。(張兆福 臺徐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