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凱里市金山大道兩側人行步道上的一個“稀罕”物件,引起了不少市民駐足研究。6月20日,記者也抱著好奇的心理,來金山大道262路口處,探訪這個“新鮮”物。
記者看到,這個“稀罕”物件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明顯是才安放不久的,通體為不銹鋼材質,造型非常具有現代感。這是2個類似洗漱盆一樣的臺子,其中一個的個頭較小,稍稍也低一些,形成了大小相形、高低錯落的動感,每個臺子上還有一個小小的水龍頭,用手輕輕地按壓龍頭中心的按鈕,就會有水噴出來。有群眾說,這是一個直飲水設備。
為什么街頭會突然出現這些免費直飲水?說是直飲水,這個水質是否達標,市民能不能放心飲用?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直飲水亮相街頭 引市民好奇
家用的直飲水裝置對許多市民來說,可能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但是直飲水設備亮相街頭公共區域,“種”到了健康步道旁,在凱里來說還是首次,難怪讓市民們這么好奇。
據了解,每個直飲水機設有一個水龍頭,輕按其按鈕,便有一股清澈的水流呈拋物線狀射出,飲水者只需身體微微前傾就能喝到水,嘴唇不會碰到出水口,飲水過程方便衛生。
“在金泉湖至三棵樹路段,總共有8座直飲水裝置,兩旁路段各有4個。除了該路段還有一條是從隧道口到二小,另一條從二小到龍頭河紅綠燈。3條路段總長8公里左右,里面的設施包含了驛站,直飲水總共有11座。由于新的接水點還沒有找到,預計之后還將增加2座。”據凱里市海峰公司計劃發展部部長金瑞介紹,該項目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動工,7月上旬全部完工,而這些,只是凱里市打造“健康步道”的其中一項。
“這是什么東西呀,可以喝嗎?”一位老奶奶帶著孫子玩耍,看到記者采訪便上前來詢問,得知是可以飲用的水后,她開心地說道,“還有這東西,真是太好了!以后帶孫子出來也不用到處找水喝了。”
當然,部分市民表示擔憂,直飲水設備里出來的水質是否達標?直接飲用是否健康?
對此,凱里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長淳芳回應道:“對于直飲水水質的問題,我們也采取了多家對比的形式,選用了水質較好的,為的是能讓市民喝到放心的直飲水。”
金瑞也表示:“目前直飲水設備還沒有完全對市民開放,現在的水質正送往水質檢測站進行質檢,預計六月底報告出來。那時,我們將對市民進行公示,確保廣大市民能喝到干凈達標的水。”
休息驛站能擋雨 設計很貼心
健康步道的建設,為市民營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環境和氛圍,讓市民在運動過程中獲得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
隨著步道的建設完成,相關的配套設施也逐漸完善。淳芳介紹說:“我們在建設健康步道的時候,首先從人性化方面考慮,在市民出行時候周邊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休息驛站、直飲水等,打造一個可供市民跑步休憩的簡易場所。”
記者在金山大道左側242路口的健康步道上看到一個休息驛站,顏色鮮明的驛站修建成類似于房子的造型,讓鍛煉休閑的市民既能避陽又能躲雨,里面放置有幾條長凳,還配備了基本的健身器材、健康養生欄、健康指數大轉盤、智能一體機等,是一個集休息、飲水、增加健康常識等的功能休閑區。
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許多市民來跑步或慢走,老人、小孩走累了都喜歡在長椅上坐著乘涼、休息,這讓大家感到很貼心。
“健康步道建得太及時了,我現在終于有了能夜跑的地方,很方便。”市民王先生開心地告訴記者。
飲水臺成洗菜臺 實在不應該
市民生活環境有了改善,然而,損壞公共設施或浪費公共資源的事件仍有發生,這不僅損害了公眾利益,而且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在幾天的采訪觀察中,記者也發現,直飲水設備目前雖沒有正式向市民開放,但仍有不少路過的市民用直飲水洗手、洗臉等,部分帶小孩的市民也任由小孩玩水打鬧。
“我還看見有人提著菜來這里洗,看到后我告訴她這是用來喝的,用來洗菜有些浪費。可是對方并沒有理睬我。”市民楊先生曾因見到居住在恒大城附近的居民在此洗菜而上前勸阻,但是效果并不太好。
據了解,在健康步道相關配套設施施工的過程中就發現,有不少市民對公共設施不愛惜愛護,步道沿路設立的健康宣傳欄、運動人形牌等公共設施屢次遭到了破壞。
健康教育宣傳欄、運動人形牌的設立,提升了市民運動健身積極性和過程體驗感,加強了運動健康常識的普及,讓市民在運動過程中獲得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促進、提高了廣大市民的健康素養水平。
對此,項目施工方也呼吁廣大市民,為了讓城市的生活質量和環境得到提升,希望大家能夠愛護我們的市政公共基礎設施,為大家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金瑞說,“直飲水設備生產的飲用水僅供直接飲用,不能用于洗手、洗臉等其他用途,以免影響他人使用;使用時也不要觸摸出水口,以免污染直飲水;取水時也應避免長時間大量取水,以免設備超負荷運轉損壞。”
健康步道將完工 休閑好去處
相關配套設施設備的不斷完善給市民健康出行、休閑運動提供了有利條件,不少市民都點贊叫好。
“城市的發展都在提倡健康養生、低碳出行,所以在城市建設上面,凱里市委市政府也考慮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注重到市民出行方便等問題,在凱里市城區建設了健康步道,讓市民有一個健康的出行環境。”淳芳說道。
據了解,健康步道凱里城區路段單邊總長11.8公里,雙向總長23.6公里。于2017年4月開始建設,2017年8月完工。
“您已步行300米,繼續向前!”6月20日,記者來到位于金山大道左側的健康步道,記者看到,一條紅色的健康步道位于綠化帶中間,隔上一定距離,步道上就會出現醒目的標識提醒,沿路兩側也放置了運動人形牌等,更好地提升了市民運動健身積極性和體驗感。
市民張女士表示,“健康步道很實用,主要是安全,與馬路分開、幽靜,晚上一家人出來散步感覺很不錯。”
對于健康步道的工藝和材質,也有部分市民提出疑問:“為什么不是塑膠跑道呢?”
針對市民的疑惑,淳芳也作了回應:“凱里現在正提倡打造‘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是新一代的一種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中具有良好的彈性,所以在我們的步道建設上,也充分考慮到了采用海綿城市的技術理念,建設工藝是采取一層沙一層土一層脆石,在碰到雨季的時候,不會造成城市內澇的泛濫。”
有了“健康步道”就能走向健康嗎
在這個提倡全民運動健身的年代,人們愈發重視身體健康。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多的戶外運動的需求,一種集綠色、生態、休閑、健身于一體的戶外休閑健身設施——健康步道在凱里出現,成為深受廣大百姓青睞的“新寵”。
但是,有了“健康步道”就能走向健康嗎?
工人們在辛勤為廣大市民修建完善健康步道的同時,有部分市民不顧社會公德,屢次破壞健康宣傳欄、健身器材等公共設施,致使工人一次次返工復工;也有部分市民用直飲水洗手、洗臉,甚至洗菜,無疑也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
從上學起,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人,不僅表現在健康的生理,而且表現在健康的心理,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是真正的健康。如今,市民生活環境有了改善,身體健康有了鍛煉的保障,但卻丟掉了自己的道德和良心,讓心理“生病”了。
公共設施是一個城市展示文明的窗口,是居民共享的公共服務資源,它在每一個被人需要的地方,默默地為大家提供著便利。部分市民在損壞公共設施或浪費公共資源的同時,既扭曲了自己的心理,還損害了公眾利益,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從一定意義上說,健康的心理最為重要,是第一位的,不健康的生理只是危害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則有可能危害他人。而一個城市在發展完善基礎設施保障百姓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積極引導百姓的心理健康,我們只有成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舒適。(楊玲 李林果 吳小星 潘信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