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介紹,事情發生于8月3日上午,朋友楊女士到凱里市永豐小區辦事,小區外是往風雨橋(碧桂園)方向,下車時,由于該小區外與人行道連接的高處沒有圍欄和任何的安全措施保護、也沒有任何安全提示語。這到底是物業的安全管理不到位,還是市政安全意識的失誤。
隨后,記者來到醫院向當事人楊女士了解詳情。原來,8月3日上午,楊女士騎電瓶車載著自己的好朋友到永豐小區辦事,十點左右,楊女士和朋友一起從永豐小區出來,準備到中博上班。從永豐小區出來后,他們從城南客車站繞到金凱駕校那條老路回中博,金凱駕校往下500米左右有一個急彎,楊女士心想這個彎有點急并且還有點陡,就索性直行,直行50米后,發現這條路只能行人通過,車輛和摩托車都不能通行,于是楊女士和她的朋友下車準備掉頭,在掉頭的時候,楊女士踩到斜面的水泥地上,失去了重心的楊女士,摔到4米高的路坎下,造成了楊女士雙手骨折、雙腿以及頭部受傷。
“那條路既然不能車輛和摩托車通行,相關部門為什么不建圍欄以及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護、也沒有任何安全警示語,我的醫藥費相關部門是不是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采訪結束后,楊女士這樣問道。
結束了對楊女士的采訪,記者來到楊女士摔傷地點,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是一條通往市區的老路,改道后這條路只能行人步行,車輛和摩托都不能通行,道路兩旁還停滿了車輛。此外,記者發現該路段人行道連接的高處確實如楊女士和周先生所言,沒有設置圍欄和任何的安全措施保護、也沒有任何安全警示語,很容易給人一種該路段車輛可以通行的感覺。
“自從改道后,這一段路一直都是這樣,沒有圍欄和任何的安全措施保護、也沒有任何安全提示語,所以我每走這條路都要非常小心。”家住附近的李先生說。
“相關部門應不應該承擔楊女士住院的相應費用呢?”帶著楊女士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凱里市城管局的相關負責人,但該負責人僅回復:目前這個事故還在調查中。
相關部門應不應該承擔楊女士住院的相應費用呢?大家怎么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