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凱里市灣水鎮洪溪村大寨組苗寨,是當年中央工農紅軍和解放軍經過和駐扎過的地方。父親叫吳國榮,1934年5月出生,今年84歲;二叔名叫吳國智,1937年8月出生,今年81歲。父親和二叔在年幼時讀書少,是在聽我的爺爺奶奶講紅軍故事長大的,因此受紅軍精神的影響很深。到青年時代,在紅軍精神影響下,他倆赤膽忠心、懷揣報國之志,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應征入伍,到部隊后分別參加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其中父親榮立三等功一次,二叔榮立三等功三次。到我這輩兄弟五個,在父輩的影響和熏陶下,個個踴躍報名當兵,但因條件限制,最終只有我和三弟吳壽峰如愿以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我有幸地參加了1984年的老山自衛反擊戰,受到七次部隊嘉獎,老三吳壽峰在部隊榮立三等功并被評為“優秀士兵”。這樣,我家成為兩代四人當兵三人參戰五次立功的家庭。
吳國榮(左)和吳國智 (楊仁海 攝)
一
父親和二叔在童年時,奶奶病故,爺爺為了生計,常年外出。到了少年時代,父親和二叔隨本房叔伯到湖南洪江等地劃船運輸為生,練就了強健的體魄,磨煉了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的意志。
1953年初,正值朝鮮戰場交戰激烈之時,已滿18周歲的父親,積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毅然報名參軍報國,與同鄉7個熱血青年步行到當時的爐山縣城參加體檢,憑著過硬的體質,端正的動機,強烈的愛國心,堅定的決心,被批準入伍。通過短期的訓練,乘坐6天6夜的火車到達吉林市,編入志愿軍公安部隊(屬獨立軍3153部隊3093支隊),在那里進行了3個月的戰前強化訓練,主要訓練野外生存和野戰技能,熟練掌握各種武器,學會朝鮮國家的簡單常用語言等。訓練結束后隨部隊轉入長春市執行保衛地下兵工廠的任務,半年后到黑龍江保衛松花江大橋。其間,他兩次發現敵特試圖破壞松花江大橋,與戰友一起將其捕獲。
1953年7月初,由于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剛提為副班長的父親隨部隊奉命奔赴丹東保衛鴨綠江大橋。當時正處于邊打邊談的時局,在那里,時常和進行搗亂破壞活動的敵特匪較量(指蔣介石秘密派出的國民黨特務在鴨綠江一帶的搗亂和破壞活動),配合炮兵部隊監視和攔截空中敵機轟炸大橋,保障從朝鮮戰場運回國內的傷員,以及運輸到朝鮮的戰備物資的車輛安全。其間,父親和排長在夜間和雨天巡邏排查中,5次發現小股敵特進行破壞活動,均被父親和戰友們及時識破和抓獲,為保護鴨綠江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父親因過度勞累患上勞傷病(轉到哈爾濱陸軍醫院治療),因完成任務堅決,個人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3年7月27日停戰后轉到牡丹江市,經短暫休整后繼續執行保衛任務,1955年5月,提為上士班長,后來又代理排長。因在執行幾次戰斗任務中表現積極,英勇頑強,出色完成保衛戰斗任務,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年來共受部隊嘉獎十余次),同年10月唯一代表全營士兵出席全師黨代會。
1957年1月,父親治療未愈帶病復員到黑龍江復員大隊,按照上層的決策,把農村籍復員軍人作為充實到農村組織機構的骨干力量,在那里進行初級、中級、高級合作社的學習管理、培訓。
1957年3月回到洪溪村,同年7月任中隊長帶領本村群眾參加江口水利的修建,1958“大躍進”開始,調到洛榜區辦煤廠任支書,半年后到旁海綜合廠任廠長(主要是造船、捕魚、榨油、釀酒等),1961年調江口紙廠任廠長,1962年起上級安排任洪溪大隊支書。在擔任30多年的村支書生涯中,多次受到公社表彰,多次被選為縣黨代表出席凱里縣黨代會,1980年出席全州復退軍人先進代表大會,并作典型經驗交流發言。今年雖已84歲,近期又在義務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捐款為村里開展公益事業,成為村里的公眾人物,被國內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吳壽華(左)在老山主峰陣地
二
1966年2月,我的二叔隨部隊直接從越南返回云南通海進行休整和集訓,作好轉業退伍參加地方社會主義建設的準備。在部隊奮斗了8年的他,于同年3月退伍到了地方,同年4月被安排在凱里縣土產公司,后被安排到龍場公社,不久擔任公社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等職。
1987年,二叔被調到灣水工作,先后任公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等職。1993年,二叔光榮退休回家,仍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村“兩委”一起,上下求援,左右協調,動員群眾,為通村公路、農網改造、修通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盡心盡力。
二叔吳國智于1958年應征入伍到福建省南平縣(現南平市),屬鐵道兵8511部隊(52團)二營五連。在部隊勤學苦練,軍政素質提高很快,三個月后任連部通訊員,半年后任副班長,一年后提為班長。擔任班長期間受部隊嘉獎7次,第二年10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三年提為副排長,排長轉業后代理排長。在代理排長期間,他帶領全排戰士于1962年為防止蔣介石反攻大陸搶修閩江大橋,1964年9月在上海修建國際機場兩,由于出色完成任務,成績突出,各榮立三等功一次。
1964年8月 ,美國借“北部灣事件”,發動侵略戰爭,軍用飛機侵入中國海南島地區和云南、廣西上空,投擲炸彈和發射導彈,打死打傷中國船員和解放軍,威脅中國安全。
1965年6月,正當抗美援越的號角吹響,二叔所在部隊被編入13師,他帶領全排隨剛組建的“中國人民志愿工程隊”首批跨過友誼橋,奔赴越南老街方向秘密參加援越抗戰(身穿越南民工服裝),主要任務是執行搶修改建公路、構筑國防工程、修筑機場任務,他所在排還具體修筑友誼公路,參與新建和改建友誼8號公路(老街至孟康)、10號公路(老街至巴丹)等。在越南擔負修建公路任務是在極其困難和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的,部隊要穿著當地民工的服裝,在高射炮的掩護下,時刻克服美機的轟炸,酷熱多雨,洪水泛濫,后勤保障受阻,病菌多發,體質下降,不易就地取材。一次,敵機投擲的炸彈炸傷本排的兩個戰友,二叔連續背著兩個傷員進入掩蔽部進行搶救。盡管情況十分危險和艱難,二叔所帶領的排,經過8個多月的戰斗,很好完成了上級交給的戰斗任務,全排榮立集體二等功,他本人榮立三等功。
撤出老山陣地前吳壽華(前排右三)與戰友在老山主峰合影
三
我從小就崇拜軍人,崇拜我的父輩,向往軍營。1981年11月,高中畢業后我報名應征入伍,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被分配在昆明軍區11 軍32師94團。
在部隊3年里,我苦練殺敵本領,經嚴格考核,獲得部隊“神槍手、神炮手、技術能手、投彈能手”稱號。1984年8月1日,我有幸參加了老山自衛反擊戰。1984年4月,老山被兄弟部隊從越軍手中收復。根據上級命令,我所在的團作為首批接防老山的部隊,經過5天的機械化行軍,到達預定地點。由于長途行軍,加之背負重物,衣服和被子等都浸透了汗水,到達老山腳下,早已氣喘吁吁,勞累程度無法形容。我們連于8月1日開始秘密摸進老山主峰。當晚下雨,通向老山主峰只有一條又陡又窄又滑的小路,兩邊布滿了越軍埋下的地雷,大約晚上七八點鐘,部隊小心翼翼地四肢爬著摸上老山主峰。
用了洪荒之力到達老山主峰,進行陣地移交。我們排分在49號高地,118團的老兵給我們介紹敵情、地形以及防守區域后就撤離了陣地。還沒站穩腳跟,還沒有喘一口氣,可能是越軍發現了我們,開始用機槍向我陣地戰壕進行長達10多分鐘的掃射。我和戰友迅速臥倒在積有20多厘米水深的戰壕里,眼看著一顆顆火紅的彈頭擊打在戰壕的后壁上嗖嗖作響,泥土不斷的飛揚,擔心敵人趁機偷襲,我們將沖鋒槍打開保險,手榴彈打開蓋子,在這伸手不見五指、槍炮聲和風雨聲交加的雨夜里,嚴陣以待。這是有生以來嘗到敵人向我們掃射壓制的滋味,那時刻說不害怕、不緊張那是假的,但一會兒就鎮定了。
我們就這樣艱難地熬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第二天清晨,終于看清了駐守陣地的面目。我們陣地的對面約幾公里之外和山腳下兩公里處是越軍把守的陣地,當天氣好時可以看見敵人裸露著上身巡邏走動。我們駐守的老山是一片熱帶山岳叢林地,雜樹特別多,偶爾有小野獸出沒,常年大霧繚繞,一有風吹,樹葉摩擦時發出奇怪的響聲,很便于敵人偷襲,敵人遍地埋有地雷和跳雷,不可輕易走動。在這以后的日子里,白天趁敵人轟炸聲過后,或者大霧籠罩時,我們搶時間修工事,晚上輪流站崗,輪流休息。由于戰地炮聲隆隆,始終沒有得個安穩覺。在老山上,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圓,月光照著我們的陣地,也照著越軍的陣地,稍有一點“佳節倍思親”的念頭總被炮聲轟滅。
我團一機連設機槍發射臺在我班陣地,一天下午,一機連連長吳應洲帶著班長楊昌海(凱里老鄉)和七八個士兵到陣地作戰斗布置,待了十幾分鐘往回走(這時越軍早已發現了他們)。當楊昌海經過我的隱蔽部口時,我邀他進來抽一支煙。我倆借著隱蔽部里微弱的煤油燈光,邊抽煙邊閑聊。不到2分鐘時間,越軍五六發炮彈向我隱蔽部頂上集中轟炸,頓時煤油燈熄滅,頂部泥土紛紛落下。炮聲剛停,我們聽到隱蔽部頂上亂作一團,肯定不好了。上去一看,果然有五六個戰士倒在血泊中,全都犧牲。在為戰友的犧牲萬分悲痛時,卻也慶幸因為請楊昌海抽一支煙,碰巧讓他逃過一劫。
吳國榮展示當年抗美援越時用過的越南民工服裝。 (楊仁海 攝)
在老山上,在每一個班里都是輪流到我后方山腳的小坪寨下背飯,來回往返要2個小時左右。一天中午,輪到我了,我千辛萬苦把飯背到老山主峰,要經過一條水溝才到我們的陣地。我剛剛過完那條水溝,約12點過鐘,越軍憑著原有經驗向水溝一帶發射十幾枚炮彈。當了3年兵的我,憑著炮聲的呼嘯聲,那是在我的頭頂之高處垂直落下啊。我使盡全身力氣奔跑,幸好前面兩米處有個掩蔽部,我連人帶飯跳進去。一瞬間,炮彈就在洞口附近連續炸開,我身上覆蓋著一層被炮彈掀起的泥巴,幸好彈片沒有擊中我。至今想起,還心有余悸。
11月28日凌晨,老山戰區,萬炮齊鳴,撕人肝肺的火炮聲帶著復仇的火焰,劃破黎明前的夜空,呼嘯著分別砸向越軍的各個前沿陣地、指揮所。配合佯動的一些前沿陣地也響起了密集的槍彈聲。鋪天蓋地的爆炸聲,密集的槍彈聲,仿如一場大的進攻戰斗在老山地區全線展開,令越軍摸不透我方的真實意圖。在我師團強大炮火的掩護下,我團四連及其配屬作戰的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勢撲向越軍968陣地。一個小時之內,全殲該高地守敵。整個戰斗打得干凈利落,我軍以最小的損失取得了徹底勝利。這是繼十四軍部隊收復老山后,首批輪戰部隊最成功的一次拔點作戰。我二連作為預備隊,參與佯攻和搶救傷員。我們居高臨下,親眼看見敵人的陣地頃刻間變成一片火海。我方一些傷員在民兵擔架供不上時,自己從敵人的陣地上慢慢爬回陣地。
在這面對面的炮火轟炸聲里,在這長期野外求生的日子里,在這慢慢長夜面對敵人偷襲的緊張氣氛里,在這127天的作戰中,我們頂住了敵人6500余發炮彈的襲擊和狂轟濫炸,挫敗了數十次小股敵人的滲透和特工的襲擾,殲敵223名。白天克服烈日暴曬,晚上克服蚊蟲叮咬,我們經受了戰斗的考驗。1984年12月7日,我團奉上級命令,撤出老山,到西疇縣蓮花塘休整和戰評。期間開展了老兵退伍,新兵補充,部隊干部轉業等工作。1985年1月,我在那美麗而溫馨的蓮花塘鄉里服役期滿,批準退伍,在部隊共受七次嘉獎。
近兩年來,我連續兩次重返老山戰區,看看當年的戰場,看看烈士陵園犧牲的戰友,看看當年修整地房東家的大伯大媽們,真是別有一番的情結。
1986年吳壽峰在部隊留影
四
三弟吳壽鋒,當兵的欲望很強烈。1985年10月,他初中畢業不久就應征入伍,在云南呈貢縣56277部隊92分隊服役。1986年12月,他主動請纓,參與原始森林大火災搶險戰斗。因成績突出,次年加入共青團,并被評為全營“優秀團員”和榮立三等功。1988年2月至8月,被推薦到成都軍區集訓大隊學習,并被成都軍區司令部評為“優秀士兵”。1988年8月,任上士班長,同年11月一天夜里站崗,發現駐地村莊民房發生火災,前往撲救,救出90歲的老大爺,并將火災撲滅,因公致殘,受到部隊通報嘉獎。1990年3月退役,安置在市糧食局糧油公司工作。(吳壽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