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相當于我兒子的耳朵,現在掉了,下學期開學了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誰看到他的助聽器,請盡快聯系我。”近日,租住在凱里營盤坡一處出租屋的潘女士心急如焚,幾天前帶兩個孩子出門玩耍,沒想到卻將患有先天聽力障礙的大兒子價值3萬余元的助聽器丟失了,現在,年幼的孩子聽人說話都非常吃力,更無法放心讓他一個人出門了。
穿過很多狹窄的巷子,爬上了漆黑一片的樓梯,記者終于達到了潘女士家,這是一個在樓頂搭起來的臨時板房,整個房間里就是兩鋪床,一家四口都擠在這個屋里,為了有個吃飯的地方,潘女士特意用一塊防風效果好的塑料布,搭建出了一個“客廳”。
“其實也怪我,1月19號那天在小十字,我帶這兩個去玩,大兒子吳興宇準備去玩小十字電腦城門口地下商場的電梯,我趕緊拉他,不小心拽到他的助聽器的線,因為抱著弟弟,又拉著他,沒辦法空出手來幫他整理衣服,結果沒到一分鐘,助聽器就沒了...”潘女士回憶著。
談起帶孩子來凱里學語言康復的原因,潘女士說:“大概是兩年前別人家的娃娃都會喊媽媽了,只有他一直不開口講話,開心時候只會咿呀咿呀,我們帶他去醫院,醫生確診是先天性聽力障礙,才這么小啊!特別是聽到有人叫他聾子的時候我好心痛。”
為了讓孩子擁有基本的聽力,像正常小朋友一樣上小學,2017年,潘女士與丈夫從老家三棵樹排樂來到凱里,為孩子報了語言康復學校,同時,租了一個就在學校周邊的房子,這一陪就是兩年多,孩子從一個字,一個詞成千上萬遍枯燥的練習,會說的字也漸漸多了,特別是聽到孩子會說媽媽我愛你,潘女士更是激動落淚,讓孩子上正常小學的計劃是越來越近。
“我們之所以買3萬元的助聽器,主要是孩子現在是恢復聽力最佳時期,如果不把握,這一輩子想開口都困難,我們也想盡辦法給他買好一些的助聽器,本是準備貸款買的,家里老人看不下去,不忍心讓我們還利息,就拿出所有積蓄買了這個助聽器,沒想到才一個月不到就丟了,都不敢告訴老人,我到處請人幫我發朋友圈找,幾天過去了都沒有消息...”潘女士穩定了一下情緒說道,他們都不會放棄孩子。
助聽器丟了后,孩子雖然不懂,但他基本上又回到了無聲世界,原本開始會說一些話的孩子,又沉默了,一家人心疼不已。“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再買一個,他爸爸現在在凱里一個工地做活路,3000多的工資既是一家的生活費,又是娃娃的學費,還是房租,我們實在沒辦法了,希望大家幫我們找一下!這個孩子很乖,知道心疼媽媽,還幫著照顧弟弟,給他跳舞...”帶著哭腔,潘女士懇求著。
“我叫吳興宇,我想聽見聲音”孩子一字一句,說出的話讓人心疼,媽媽更是扭頭抹淚。
“這副耳蝸助聽器呈灰黑色勾狀的,希望社會上的好心人能幫忙轉發一下,幫幫我們家,為孩子尋找丟失的耳蝸助聽器。他還那么小,還有那么多好看的地方要去,還有那么多好聽的聲音要去分享。”潘女士說。
在這里,記者提醒,如果哪位好心人看到孩子的這雙支“耳朵”,請聯系電話聯系潘女士18785588322或13885519034。
助聽器對其他人來說沒什么用處,但對于吳興宇來說,那是他與世界溝通的“橋梁”,還請大家幫忙轉發擴散,讓更多的人看到。您的多一次轉發,便讓孩子找到助聽器的希望就又多了一點!(顧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