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0歲,因“發作性右側肢體無力2天”入院。既往明確“腦梗死”,入院后進行了血管篩查,行全腦血管造影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M1段重度狹窄,狹窄程度約75%,考慮患者右側肢體發作性無力因血管狹窄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經藥物強化治療,病情無改善,仍然頻繁發作右側肢體無力,右側肢體完全不能活動,伴有意識改變、言語含混不清,持續約5-6分鐘逐漸恢復。針對患者病情,鄭江環主任組織了病情討論,決定血管內介入治療。
支架植入術是治療顱內血管狹窄,使血管部分或全部恢復血流的先進技術,手術選擇球囊擴張成形術+支架置入術,手術過程:全麻后選用6F導引導管系統置于左側頸內內動脈虹吸段,微導絲在視圖下置于大腦中動脈M3段,予球囊擴張血管,觀察血管明顯改善,十分鐘后觀察血管有回縮狹窄趨勢,使用自膨式支架行支架植入,沿導絲用自膨式支架放置狹窄處,然后釋放支架。支架放置后再次造影顯示支架覆蓋狹窄處良好,狹窄血管改善90%,責任血管供血區域顯影良好,撤出導絲及導引導管,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腦血管病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常見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約占全部腦血管病的 70% ~ 80% , 主要由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 血流減少或完全閉塞所致。而大腦中動脈閉塞遠遠多于其他動脈閉塞 , 并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占有重要位置。顱內血管主干閉塞一般可導致病灶中樞性面、舌癱和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及偏盲、完全性失語癥, 體象障礙,近年隨著我國步入老年化社會,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多項研究顯示即使采用藥物治療,腦梗死的發生率仍然居高不下。由于藥物治療效果的不滿意,國內外神經介入醫師一直致力于從血管成形術方案中尋找突破點。這一技術成功開展后將腦血管病患者得到了合理、規范、微創的治療,更好服務于患者、造福一方。(神內二科供稿)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