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為了養(yǎng)活一家人,楊蘭英和丈夫就外出打工,因為文化低又沒有技術,找工作處處碰壁,只能在一家普通小廠里干苦力,勉強維持生計。
【楊蘭英在工作崗位上】
楊蘭英認為,貧困的根源就是沒有文化知識,所以她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努力打工,想盡一切辦法改變家庭條件;第二,自己再苦再累,也要送孩子去讀書,一定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才。
楊蘭英和丈夫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但很有志氣,平時省吃儉用,舍不得亂花一分錢。到2000年,他們將打工幾年存下的一些積蓄,回到老家,蓋起了一棟三間的木房,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好日子才剛剛開始,楊蘭英的愛人王慶智在打工回家的路上,因突發(fā)疾病,跌入路坑,致大腦出血被送入醫(yī)院搶救,最終撿回了一條命,但成了終身殘疾,只能癱坐在床鋪度日……
這樣一來,家里生活的重擔,就全部落到了楊蘭英一個人的肩上。這時候,她的兩個兒子不忍心媽媽如此辛勞,便向媽媽提出他們不想再念書了,要陪著她去打工掙錢養(yǎng)家糊口,減輕家庭負擔。楊蘭英知道兒子的想法后,說什么也不同意并狠狠的教育兩個兒子一番。這兩個兒子是家里的希望,是她的精神支柱,一旦輟學去打工,這個家的未來怎么辦?
在這關鍵時刻,她毫不猶豫地要求兩個兒子好好念書,然后抽點時間照顧下家里便是。安排好了兒子,楊蘭英便帶著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公離開了家鄉(xiāng)到浙江謀生,掙錢養(yǎng)家?恐乔趧诘碾p手,撐起了養(yǎng)活全家人的全部責任和壓力。
與此同時,還讓兩個孩子始終走在健康學習的道路上。“如果不是我媽的堅持和努力,我們早就輟學了。”楊蘭英的大兒子王凱旋說。
據了解,外出打工,楊蘭英非常的賣力,白天在工地上忙碌,傍晚下班,她就去擺攤子擦皮鞋,順帶還賣點家鄉(xiāng)的銀飾……一個人得打幾份工。其實,打一份工已經夠累的了,但是楊蘭英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不堅持不行,兩個娃在讀書,家里還有好多人要吃飯!”楊蘭英說,她這種一個人打幾份工的狀況,持續(xù)了很多年,直到現在,都還是這樣,尤其還是擦皮鞋這個活,無論她在哪里打工,始終都沒有丟掉過,一套擦鞋用的工具,跟隨了她幾十年了。
此外,在打工的旅途,楊蘭英一個月都舍不得吃一餐肉,幾年不添一件新衣服,所有收入都拿來給家里開支,僅僅留下少量的醫(yī)藥費和生活費,每個月的開支也是維持到最低最低的程度。
【楊蘭英在照顧癱瘓的丈夫和公公的生活】
楊蘭英自強不息的精神在當地受到了關注。2013年,村里將他們家識別為貧困戶。之后,凱棠鎮(zhèn)黨委、政府領導和龍?zhí)链鍍晌嘧臃昴赀^節(jié),經常到她家里去慰問,鼓勵她要克服困難,奮力前行。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楊蘭英的大兒子王凱旋參加高考,被凱里學院制藥工程專業(yè)錄取,在大學四年里,每年都享受“兩助一免(補)”政策,即享受國家助學金3000元/生.年,扶貧專項助學金1000元/生.年,免(補)學費3830元/生.年。這樣一來,大大減輕了楊蘭英的經濟負擔。2017年,楊蘭英一家又享受到了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凱里市白果井移民小區(qū)擁有了一套住房,今年全家搬入了新居;大兒子王凱旋大學畢業(yè)后在貴州百靈制藥有限公司上班;二兒子王熙也在本地找到了一份水電安裝的工作,現在全家收入非常穩(wěn)定。在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的支持和幫助下,楊蘭英一家人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她并不因此而停下奮斗的腳步。“黨委、政府的照顧不可以缺少,但是個人的努力也很重要”楊蘭英說。她經常教育兒子,人不可能等靠要,一定要自己去努力。同時她也告誡家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以后家里富裕了,一定要懂得回報社會,盡自己所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羅茜 楊政益 龍福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