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茶產業高效化。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村“三變”改革模式,打造 “開懷一葉”,引進龍頭企業入駐,養朵村新建茶園500余畝,預計畝產收益3000元以上,直接帶動8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發展,解決50余人的就業問題,盛產期戶均年增收將達2.47萬元以上。
培育精品水果產業特色化。依托立體性氣候特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引進施秉富農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等經營實體,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開懷村種植草莓100余畝;寨瓦村種植葡萄100余畝;薅支坪村種植金西梅100畝,畝產收益達3000元以上,吸納貧困人員就業50多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壯大中藥材產業產業化。依托現有資源、產業、市場和交通優勢,積極組織能人大戶,帶頭引領示范,還邀請林業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大力發展大通草、博落回、前胡等優勢特色中藥材產品,悅來堡村種植大通草200畝,博落回200畝;黨果村種植前胡200畝,預計畝產收益3000元以上,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507人。
發展花椒產業規模化。積極推廣花椒種植,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包技術服務+包回收”的產業運營模式,重點打造特色產業花椒示范點,掛丁村種植花椒100畝;薅支坪種植花椒80畝;塘寨村、棉席村種植500余畝,受益農戶達408戶132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2戶803人),畝產收益達3000元以上。(楊朝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