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開展就業摸底排查。摸清底細,精準施策,通過統一安排部署,各鎮街道、各移民安置社區進村入戶開展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拉網式大排查,摸清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和易地移民搬遷勞動力就業情況,采取工作措施,分類施策,促進就業。目前,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044戶61562人,有勞動能力貧困勞動力14264戶33230人,已實現就業創業貧困勞動力13634戶28745人,就業率為86.5%;全市共有已搬遷入住易地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10026戶44162人,有勞動能力家庭9772戶戶24330人,已實現就業創業9575戶22033人,就業率為90.56%。
凱里市有組織輸出貧困勞動力赴杭州就業
二是收集崗位發布推薦。廣泛收集省內外用工崗位信息,特別是本地企業用工信息和對口幫扶城市企業用工信息,并建立崗位信息臺賬,及時向各鎮街道發布就業信息,以農村貧困家庭和易地扶貧搬遷家庭中未就業人員作為崗位宣傳重點對象,將崗位信息送到戶到人。依托鄉鎮干部、社區工作人員、村支兩委、第一書記、駐村干部、網格員將崗位信息挨家挨戶進行宣傳動員,提高宣傳發動的針對性和成功率。2020年以來,共收集篩選市內外適合我市貧困勞動力及易地搬遷勞動力工作的崗位1.5萬個,印制崗位信息宣傳冊2萬份,并通過張貼海報、凱里就業APP、QQ工作群、政府網站、黔東南人才網、黔東南信息港、微信工作群等將崗位推送到各鎮(街道),村、移民安置小區。
杭州市西湖區與凱里市聯合舉行東西部勞務協作招聘會
三是培訓提高就業競爭力。以鎮(街道)、移民安置點為主體,動員組織有培訓意愿、有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參加培訓并推薦就業。結合特色優勢產業和林下經濟發展需要,做到“因人施教、因產施教、因崗定教”。通過培訓,提升就業技能,增加就業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2020年以來,已組織29家企業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共培訓1781人。
四是組織勞務輸出轉移就業。通過免費赴杭務工專列、勞務輸出直通大巴車等方式,“點對點”、“一站式”免費集中輸送務工人員返崗就業。通過與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廣東省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等務工集中地部門和企業充分溝通協調,由輸入地相關部門及企業派車接送,直達目的地輸出就業。積極引導務工人員通過駕車拼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引導有序外出務工。依托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對口幫扶機制,進一步深化和杭州市的勞務協作,夯實勞務輸出基地輸出機制,建立常態化輸出模式,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貧困勞動力和搬遷勞動力。2020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包車、專列等形式有組織勞務輸出2201人(貧困勞動力352人),其中浙江308人,廣東和福建1893人。
基層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發動宣傳就業崗位
五是引進扶貧車間就近就業。重點圍繞易地移民搬遷小區(點),充分對接杭州電商、大型加工企業、產業扶貧項目,引進企業加工、生產工序、幫扶企業產業合作資金、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杭州市屬(區屬)國企結對幫扶等資源,建立“扶貧車間”,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目前,凱里市共開發扶貧車間10個,已復工復產10個,實現返崗就業211人。
六是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就業。在全面摸清就業底數的情況下,對就業困難的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開發一批村寨保潔、治安協管、村級公路養護、山林防護、護河護寨等適宜其就業崗位,托底安置就業。目前,共安置623名易地扶貧搬遷人員在易地扶貧搬遷小區扶貧公崗就業,安置852人在鄉鎮扶貧公崗工作(其中貧困戶671人,非貧困戶181人)。(楊勝潮 吳興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