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在凱里市三棵樹鎮平寨村的百姓食堂管理辦法里,一條一條“規矩”詮釋著這里婚喪嫁娶不講排場、不大操大辦,喜事、喪事簡辦的文明新風。
迎著冬日的暖陽,記者走進平寨村,陽光照耀下的村莊靜謐美好。方便村民操辦各種酒席的“百姓食堂”里,鍋、碗、瓢、盆、桌子、板凳應有盡有。
“原來村民操辦紅事白事,紅事彩禮貴花錢,白事規矩多燒錢。自從有了‘百姓食堂’,規矩少了,一場酒席辦下來,減輕了不少負擔,真的很實在,不光省錢,人也輕松多了。”連續好幾年獲得村里“文明衛生戶”的平寨村村民潘伯軍說,2017年,他們家的新房子剛建好,當時就辦了幾桌宴席,按照《村規民約》規定不得鋪張浪費,現在每家每戶紅白喜事宴席一切從簡,風氣變得好了許多。
破除陳規陋習,嚴禁大操大辦,樹立文明新風,提倡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讓平寨村村民“如釋重負”,也讓他們有了“面子”。
“過去,村里有紅白喜事時,鄉親們‘寧窮一年,不窮一天’,東挪西借也要講排場、擺闊氣,誰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動輒幾百元,一樁事辦下來主人家要花費上萬元不等,辛苦掙錢,卻瞬間被折騰成了大‘窟窿’。”平寨村村支書石承進介紹說,隨著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操辦紅白喜事比排場、比闊氣蔚然成風,鋪張浪費現象愈演愈烈,不僅容易讓百姓出現“返貧”現象,也使很多村民對這種現象頗有怨言。
為引導村民移風易俗除陋習,凱里市委、市政府結合當前主題教育,出臺了《凱里市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主題活動實施方案》,采取多形式強化宣傳教育,引導崇尚節儉樹新風,規范紅白喜事操辦,倡導喜事廉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新風尚,贏得了群眾的稱贊。
三棵樹鎮平寨村就是通過成立家庭服務中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開展宣傳指導、健康促進、便民惠民、矛盾調處、紅白喜事、發展致富等,引導廣大群眾節儉辦事、移風易俗。
“自從我們村有了‘百姓食堂’,喜事、喪事簡辦了,對菜品、宴請人數和桌數等都做出了明確要求,‘百姓食堂’上崗人員都是由村里有能力的人擔任,不僅對宴席進行監督,還義務幫忙做好服務工作,逐步改變了原來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平寨村村會計文志輝說,有了百姓食堂,既省錢、又省心,真的是太方便了。
如今,去陋習、樹新風、講文明在平寨村體現得淋漓盡致。
平寨村組建百姓食堂,嚴守村規民約的做法和實踐是凱里市推動移風易俗展文明新風的生動縮影。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凱里市以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為契機,大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在各村組建了“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協會”“道德評議會”等多個組織,引導廣大群眾抵制婚喪事大操大辦,讓群眾真正參與到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中來。同時,在主題教育中,凱里市積極將主題教育與移風易俗工作緊密結合,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深入推進移風易俗,逐步實現婚喪事宜規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移風易俗常態化,營造了全社會崇尚文明、節儉、科學的良好風尚。
作為凱里市知名民族旅游村寨的南花村,對于紅白喜事,也是嚴格操辦,一切從簡,推崇民族特色菜品,讓村民和外地游客極為認可。此外,南花村通過民歌對唱來調解鄰里糾紛,聘民間歌師為調解員,以民歌為互動形式,以歌釋疑、以歌說理、以歌勸和,通過民歌特有的沖擊力、震撼力和滲透力,感召農村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的矛盾雙方冰消雪釋、回歸和諧,既促使家庭和諧、鄰里和睦,又發揚和傳承民族文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