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去年種植草莓收入23萬元,今年有望達到25萬元”。下司馬場村草莓種植大戶文躍蓮是這樣告訴筆者。
凱里市下司鎮馬場村依托區位優勢,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村民有多年種植蔬菜、草莓的歷史。親農草莓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下司鎮的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將全村種植戶納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現村社企“三合一”,走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融合發展路子逐步成型。
“這片土地以前是種植水稻,由于客觀的自然條件限制,比較效益不是很高,現在我們合作社來租用種植草莓,開箱起壟,然后覆膜,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讓當地村民帶來增收,在發展產業過程中,村兩委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千方百計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馬場村村主任劉雍飛說。
筆者近日在下司鎮馬場村毗鄰的萬潮老鴉山村租用種植草莓看到,幾十個草莓大棚整齊排列,6位村民正在高級農藝師徐慶軍的指導下,為夏秋草莓指導農戶進行田間管理與采收,徐慶軍說:“夏秋草莓均價10元一斤,畝產達2000斤,1畝草莓就有1萬元收益。”
據了解,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在下司鎮馬場村指導建立村級草莓種植合作社,并為馬場村申報綠色食品工作,目前馬場村已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綠色證書,草莓已成為一方群眾增收致富的拳頭產品,戶均收入10余萬元比比皆是。并指導該村制定了培訓計劃,積極邀請省、州、市、農業技術專家現場指導,開設專題講座和現場培訓的方式,每季度組織至少1次種植技能培訓,幫助解決生產面臨的技術難題。同時,他們將本村種植大戶、技術能手整合起來,引導群眾轉變傳統種植模式,推行現代化、集約化作業。并實施最嚴格的農產品安全管控機制,不斷推進農產品向綠色化、生態化、商品化轉變。不斷創新和豐富農產品新的銷售模式。提升草莓知名度。
如今,下司鎮馬場村建起一棟棟草莓農莊、草莓大樓,村容寨貌煥然一新,草莓已成為馬場村的“一村一品”,成為一方群眾發家致富的拳頭產品。(通訊員:吳治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