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充分整合培訓資源。成立市級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領導小組實體辦公室,整合市直各部門職業教育培訓資源,按照培訓對象各有側重、培訓資源相互補充、培訓內容各有特色的原則,全面整合部門培訓資源,使培訓資金、優惠政策向易地搬遷群眾傾斜。
二是創新培訓方式。各移民安置小區成立移民夜校,把培訓地點放到移民安置小區,開展移民遠程教育,把貴州衛視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大講堂頻道牽進移民夜校,廣泛動員各類培訓機構參與搬遷群眾全員培訓工作,讓搬遷群眾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培訓資源。
三是實施“四型培訓”。根據市場用工需求,開展開展定向型、訂單型、輸出型、扶智型培訓,采取因產施培、因崗施培、因人施培方式開展有針對性培訓,提高培訓后的就業率。圍繞產業發展開展“定向培訓”,結合本地產業發展,通過新時代講習所、移民夜校、在線講堂等形式開展挖掘機駕駛培訓、特色苗繡、廚師等培訓。圍繞企業需求開展“訂單培訓”,針對本地產業園區企業、重點企業、省外企業用工需求,有效開展特色編織、縫紉、育嬰師等訂單式培訓,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和群眾就業難問題。圍繞轉移就業開展“輸出培訓”,以對口幫扶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為重點,建立崗位信息數據庫,組織開展產業工人、家政護工等輸出型培訓。圍繞職業教育開展“扶智培訓”,充分發揮州市技工職業院校作用,加強對搬遷家庭學生進行開展扶智型培訓,讓搬遷家庭學生掌握一技能之長,從根本上撥掉窮根。2020年以來,共完成搬遷群眾各類技能培訓7373人次,實現對有培訓意愿搬遷移民培訓全覆蓋,培訓后就業率為70%。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