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灣水鎮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為抓手,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動力,著力辦好系列民生實事,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近期的集鎮綜合整治行動,灣水鎮從多方面進行了聚力整治、強力整改,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全鎮的作用,以實際行動使集鎮環境煥然一新,提升了全鎮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共建美麗的江畔灣水打下了良好基礎。一是整治出店經營亂象。針對集鎮臨街門店商鋪出店經營,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等違規行為,城管辦聯合綜合行政執法隊、平安建設辦、及村(社區)干部,采取上街巡查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存在超門面經營行為的商戶責令現場整改,對于不聽勸告的經營戶下發整改通知,并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二是整治臨街門店環境衛生。為提升集鎮環境質量,灣水鎮定期組織年輕干部開展環境衛生志愿服務活動,對四大集鎮范圍內的街道衛生進行重點巡查清理,并對集鎮的商戶、居民進行環境衛生現場宣傳。通過干部的示范帶頭行動,集鎮居民紛紛行動起來,主動對自家房前屋后、商鋪店面進行衛生清理,為共同創造潔凈、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貢獻了自身的力量。三是維持交通秩序。針對集鎮街道亂停亂放、亂超亂載等交通亂象,鎮安監站聯合交警中隊、村(社區)干部組成交通秩序維護隊,定期上街進行巡查執法,保證交通暢通有序,并加強對交通法律法規的宣傳。通過巡查執法,有利于解決集鎮街道交通秩序難題,進一步提升了灣水鎮的良好形象。
產業是農村發展的根基,產業興則農民富。灣水鎮黨委帶領黨政班子成員開展“察民情 訪民意”調研,通過黨建帶動建設“村社宜站”等產業,匯聚致富帶頭人,以學黨史、讀原著、紅色主題黨日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形式,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經驗和力量,積極推行“黨建+核心企業+合作社”新型產業模式,投入財政資金3800余萬元。
灣水鎮結合實際,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抓好民生工作,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凱里香蔥”地理標志產品的種植地,灣水鎮以傳統種植為重點,發展香蔥種植產業4500畝、精品水果3000畝,已成為村民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種植基地采取“黨支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統一培訓、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方式,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村集體經濟公司負責組織技術培訓、產品包裝和銷售,上市時,統一對接市場,按量收取管理費,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支部帶動,以村組公路建設、“一事一議”為重點,組織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實現村組公路全覆蓋,全力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王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