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通過盤活閑置倉庫建設完成的福和社區村社宜站,以黨建為引領,按照“社區兩委+公司+農商行”發展模式運營,融合黨建政務、普惠金融、人才勞務、供銷物流、快遞郵件、購物消費、愛心服務等功能,設置商超、康養理療、幫扶車間等功能區域,福和社區1572戶易地搬遷戶迎來美好生活“升級版”。
福和社區村社宜站
“妹兒,我這些做好了,請檢查一下。”福和社區村社宜站幫扶車間里,不時有群眾拿著加工好的鞋幫找管理員王高納檢查交貨,順利交貨的人臉上綻放著喜悅的笑容,需要返工重做的也一邊笑一邊念叨:“還不熟練,下次一定做好。”
福和社區村社宜站幫扶車間管理員王高納(中)在驗收居民加工的鞋幫。
“這是車間第一批加工產品,今天就可以交貨,第二批是做洗發水按壓泵,晚上就能到貨。”福和社區第一書記羅勇先介紹,幫扶車間成立時間不長,為讓居民適應,前兩批接單數量都不多,大家既可以在車間做,也可以拿回家做。
這邊加工、交貨熱火朝天,另一邊義剪、義賣也在火熱進行。
由凱里市城西街道高溪社區總支部委員會、凱里農商銀行高溪黨支部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幸福傳遞愛心義剪”志愿服務活動也在福和社區村社宜站舉行,社區居民樂享上門服務。
在福和社區村社宜站舉行的愛心義剪活動
“1元愛心義賣”在商超區域有固定展臺,展架上擺放著各種玩具、文具、生活物品等,有全新的,也有二手的,社區居民只需花費1元就可以帶回家。
福和社區居民在村社宜站挑選愛心義賣產品
對福和社區居民而言,家門口的村社宜站雖然不大,功能卻很強大,他們不僅可以在這里找工作、交保險、辦理存取款、享受健康理療服務,還可以在里面的商超買到低于市場價的物品,也可以把自己種植的農特產品、加工的手工藝品放在商超寄賣……
福和社區村社宜站商超區域
對政府、部門、企業而言,村社宜站是從黨建、管理、業務拓展、為民辦實事等方面為群眾提供服務的好平臺。
多功能“一站”集成、好生活“一站”集享,凱里市村社宜站如何應運而生?
記者了解到,針對凱里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造血功能不強、收益渠道不廣、自主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凱里市委組織部緊盯堵點、難點和痛點,結合實際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今年2月以來,通過整合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三社”職能,創新試行建設集“金融、電商、物流、民生、服務、交易”六位一體的村社宜站平臺。
村社宜站取一個“宜”字,意為在黨組織引領下,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宜居宜業,宜居重在村社規范治理,宜業重在促進村社產業和村級事業發展,這也是村社宜站設立的意義和目的。
悅來堡村社宜站
據介紹,村社宜站建設的主要抓手體現在多個方面:由市農商行聯系供貨企業,在人流量較大的村社宜站內建設惠民超市;依托便農自助終端等設備,把農商行網點提供的金融服務延伸至村社宜站,為群眾提供日常生活繳費、小額存取款、辦理貸款發放、購買理財等一站式金融服務;在村社宜站增設供銷合作社,為群眾提供農資供應和農產品銷售渠道;結合解決鄉村產業發展中“產銷對接”不暢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在村社宜站建設中拓展電子商務,積極探索網上交易、倉儲物流、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并提供“六穩”就業信息和產業發展中“生產、加工、銷售”等服務信息,著力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
悅來堡村村民在村社宜站用積分兌換商品
“作為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服務三農。”貴州凱里農商銀行業務發展部經理吳雁冰說,參與建設村社宜站既為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米,也為農村可持續發展出力。
采訪中,“可持續”是記者聽到的高頻詞,也通過實地采訪福和社區村社宜站和開懷街道悅來堡村村社宜站,從它們的“不同”對“可持續”有了更深地理解。
按照規劃,凱里將分三個階段在全市范圍內所有行政村全面推廣建設村社宜站,目前,已在開懷街道悅來堡村、灣水鎮洪溪村、下司鎮馬場村、白午街道福和社區等4個村(社區)試點建設村社宜站4個。
悅來堡村社宜站農資產品供應區域
與福和社區村社宜站側重服務新市民,打造幫扶車間、提供愛心服務不同,悅來堡村村社宜站側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凱里市供銷社幫助下,悅來堡村村社宜站建立農資回收站,月收益達10多萬元。此外,悅來堡村村社宜站在金融服務、商超等服務基礎上,更加突出農資產品、政務服務、快遞驛站、醫療服務等功能。
因地制宜、合乎時宜,不模式化、固式化、形式化是凱里市建設村社宜站的一大特點。
悅來堡村社宜站農資回收站
據悉,凱里村社宜站的建立讓群眾享受到方便快捷服務的同時,也織密建強組織體系,確保黨的工作“一根鋼針插到底”,政務服務暢通到村組,并通過建立政策允許、群眾認可、覆蓋面廣的收益利益聯結機制,村社宜站收益歸村級集體所有,納入村級集體經濟資金賬目管理,使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找到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的一個有力抓手。
同時,村社宜站解決以往市涉農部門、鎮街工貿公司、村“兩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服務群眾、生產經營和發展產業中協調不暢等問題,成為凱里市抓改革促村級集體發展的一條創新渠道和重要抓手,得到群眾認可和好評,群眾支持和主動參與積極性高,其影響力、輻射力和品牌效應日漸深入人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