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金秋時節,收獲的季節。但豐收的喜悅卻成了白水村六組種植大戶張安石的一塊心病。
一方面今年剛收獲一萬二千余斤南瓜,因銷售渠道狹窄,加上沒有良好的儲存條件,放置時間有限;另一方面,即將到期的地租也讓手頭資金周轉倍加困難。如何將收獲的南瓜及時銷售出去,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村民張安石撥通了白水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春華的電話,將目前的困難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楊春華深入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及時帶領工作隊其他隊員第一時間來到張安石的基地,對南瓜品種、品質以及目前的庫存情況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在充分了解情況后,楊春華一是利用自己微信圈朋友多的優勢,及時將南瓜滯銷的消息傳遞出去;二是積極聯系幫扶單位凱里市農業農村局,通過呼吁幫扶單位干部職工獻愛心購買。在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朝周的帶領下,全局職工共購買南瓜500余斤;三是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梳理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能職責,拓寬銷售渠道。最后在市教育局和凱里學院的幫助下,成功將一萬余斤南瓜銷售出去。
下一步,白水村駐村工作隊將通過此問題舉一反三,圍繞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推動建立解決農產品銷售的長效機制:一是通過市農業農村局牽線,加強與龍頭企業、農村經紀人的聯系,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打造利益緊密聯結、產銷緊密銜接、長期穩定的新型農商關系,形成多種形式的利益共同體;二是通過引導農戶通過手機上網,了解農產品生產、批發、零售、消費全鏈條權威的信息監測、預測預警,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產品;三是著力打通農村電商物流堵點,按照農村電商物流發展規律,讓農村農產品直供,打破城市農村產需失衡怪圈。(楊春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