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龍(苗名)替我們收下這些錢
給老鄉們買瓶水,吃頓飯!”
“中王20元,付金20元,往夠30元......”最近,凱里市旁海鎮舊寨4組里約趙家莊村民的微信群里,下起了“紅包雨”。
這些錢,是在外的務工、上班、創業的村民發給本村正在“大掃除”的老人買水,請他們吃飯的。
“我們不能回去,就通過發紅包的形式,給村里“大掃除”的那些老人、孩子買點水和請他們吃頓飯,以這樣的方式感謝他們。”說話的是凱里市趙家莊的村民趙先生,據他介紹,僅僅幾個小時,該村近百人發了上千元的紅包。
一個在外務工的村民在群里由衷的發了一句話:“不管我們什么時候回去,村子都是干干凈凈,辛苦了,趙家莊的村貌有你們守護。”一番樸實的話語,引起眾人共鳴。
原來,為了扮美扮靚自己的村寨,凱里市旁海鎮趙家村400余名“守家”的村民于前兩天自發開展了為村子“大掃除”的活動。
村里上至90歲的老人,下至5、6歲的孩童都積極參與。甚至有些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拄著拐杖都要參與其中,大家根據自身情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忙。
一時間,趙家莊的村道上,風雨橋、步行道隨處可見村里男女老少扛著鋤頭,推著人力車,拿著鐮刀,三個一伙、五個一群的行走在村子里。
一上午的功夫,趙家莊房前屋后的護坡和道路兩側的雜草全都清理得干干凈凈,屋頭的木柴、生產用具全都擺放得整齊有序。
期間,參與打掃的一位村民將眾人熱火朝天干活的場景分享到了趙家莊村民的微信總群。視頻中熟悉的環境,村里男女老少彎著腰滿頭大汗拿著鐮刀除草的畫面讓身處異鄉的年輕人倍受感動,一場“紅包雨”由此展開。
“當時先是一個人在群里發了紅包,說大家辛苦了,發點買水錢,后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跟著發,紅包直接刷屏了。”村民趙海芳表示,一直以來,村里的老人們都很勤快,經常開展這樣的打掃,所以每次年輕人回來,家鄉都是干干凈凈的。
其實,這樣的溫暖事件經常在趙家莊上演。
尤其在重陽節的時候,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經商的老鄉,外嫁的姑娘都會回到趙家莊,為老人們籌備“敬老宴”。宴請村里60至90歲以上老人吃飯,還給他們發“祝壽”紅包,所有花銷都是務工的年輕人,相關企業單位集資而來,并延續多年。
以上均為資料圖
“大家為了生活背井離鄉,只留下百多名年邁老人,看著村里靜悄悄,我們也很不好受,總想為他們做些事情。”趙海芳繼續說道:“其實在外面也沒有說掙了多少錢,但團結是我們的根本,‘鄰里情深’是我們的傳統,彼此能幫就幫,我們也會將這些傳統延續。”(記者:顧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