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規民約“規”出文明新風
針對濫辦酒席、薄養厚葬等突出問題,東門社區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居規民約,在化解家庭矛盾、節約社會資源、推動移風易俗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有效推動了社區文明建設。
為破除陋習,東門社區在新修訂的居規民約中,對社風民俗、鄰里關系等方面都作了詳細規定,并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紅白理事會章程》,理事會對社區的紅白喜事操辦提出了新要求,明確了一系列設宴待客標準,大力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有效遏制了濫辦酒席的現象。紅白理事會成員通過召開壩壩會、入戶宣傳、微信推送等形式,激發居民自治的內在活力,進而形成相互督促、共同遵守居規民約的良好氛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以前誰家辦白事或者辦喜事都是自己家商量好就辦了,現在居規民約有了新規定,大家都會主動到社區找紅白理事會報備,干群關系得到進一步融洽,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東門社區監督委主任肖敏說。
居規民約“規”出傳承美德
近年來,隨著創文鞏衛工作的不斷深入,東門社區的社容社貌持續好轉,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基于社區實際,結合新時代、新要求、新規范,新的居規民約重點在加強社風民俗、鄰里關系等方面作出了修訂。通過“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樹立了一批移風易俗、文明先進典型家庭,并發揮了示范作用。
為更好地把居規民約落到實處,東門社區還通過開展“勞動模范評選”“好婆婆、好兒媳評選”等,廣泛開展身邊先進典型評選表彰活動,讓居民學有榜樣、干有目標,潛移默化地引導孝老愛親的文明社風,取得了較好效果。在德孝文化引領下,東門社區涌現出一批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居民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家風、民風、社風不斷好轉。
居規民約“約”出美麗家園
走進東門社區轄區,一條條干凈的道路通向每戶居民家中,道路兩旁墻上懸掛著一幅幅精美的公益廣告,一盞盞路燈筆直挺立……這是東門社區用居規民約改善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不同時期的東門社區干部與居民代表多次交流討論并召開專門會議,最終達成一致,制定了與時俱進的《東門社區居規民約》。在凱里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時,東門社區將社會治安、生態環境、民風民俗等納入其中,居規民約得到不斷完善,既接地氣、切實可行,又有約束力、獎勤罰懶。
社容社貌的整體改善、居民精神面貌的提升,居規民約發揮了很大作用。“過去,巷道的衛生環境臟亂差;現在,巷道干干凈凈,讓人欣喜。”剛畢業回家的陳玉婷同學說。針對巷道環境臟亂差問題,大家共同商議制定居規民約后,又嚴格執行,居民們漸漸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真正把公共環境衛生當成了“自家事”。
居規民約“約”出幸福指數
東門社區新的居規民約中不僅嚴格規定了處罰事項,同時也實施了一系列福利和獎勵。居規民約約定每年向5816名固定人口發放年終分紅福利,每人1000元,并為其購買城鎮醫療保險;全年為60歲及以上老人按照年齡層次分別發放每人每月150元、180元、210元、280元不等老年生活補貼;每年“八一”建軍節對每一位參加服兵役的軍人發放100元慰問金;“三八”婦女節對10個小組發放活動經費2600元至3000元不等;重陽節向60歲及以上老人發放慰問金每人100元;給予應屆考取本科的學生獎勵1500至10000元不等;春節入戶走訪慰問困難家庭、留守困境兒童家庭、現役軍人家庭等。一條條福利和獎勵讓社區居民樂開了花。同時,全面落實重大事項決策“四議兩公開”制度。
近年來,東門社區榮獲凱里市品質提升工作“先進集體”、“凱里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如今,東門社區的居規民約“規”出了社區新風尚,“約”出了居民幸福感 ,還有不斷涌現的身邊好人好事帶來的正能量,親善友愛、孝老愛親、誠信守法等文明新風正吹入千家萬戶,社區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東門社區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在幸福路上闊步前進。(信息員:周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