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自己被騙后,該男子立即跑到凱里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報警。
“警察,請幫幫我,我被騙了……”
如今,簡單便捷的網上支付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花唄、借唄等一系列“先消費后還款”的支付方式更受年輕人的歡迎,而這也讓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打起了歪主意。
6月13日一大早,在凱里城西轄區上班的陳某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對方稱自己是“支付寶客服”,可以提供一些諸如“花唄”“借唄”提額以及降低利息的服務。
“因為我自己也經常使用這些付款工具,想著可以降低利率又可以提額,確實也不錯。”陳某坦言,雖然當初有些動心,但仍有質疑。“當時,他打給我的電話號碼顯示的是一個手機號,我其實想過,為什么支付寶的客服會用私人電話打給我。”
然而,對于狡猾的騙子來說,陳某的這點質疑根本經不住對方的花言巧語,在對方的多次勸說和誘騙下,終于獲得了陳某的信任。當天中午11時,對方以提交驗證以及查驗還款能力為由,誘騙陳某向其轉了第一筆錢——10.2萬元.
隨后,第二筆、第三筆、第四筆……接踵而來。
“你轉過去的這些錢哪來的?”
采訪時,記者問道。
陳某無奈的回答:“當時,就像中了魔一樣,在各種網貸平臺去借款給他打過去,一筆又一筆。” 不僅如此,記者發現,騙子提供給陳某的付款賬戶均為不同的人,且都是私人賬戶。“你應該也發現了這些都是私人賬戶,怎么還會轉那么多錢?”
面對記者的又一次提問,陳某沉默了一會兒,嘆了口氣說:“前兩筆轉過去以后,我就在懷疑是不是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了,我已經借了那么多轉過去,我就想著要是突然停了,我那些錢就要不回來了。”
在距離接到電話6小時以后,陳某向對方賬戶轉了第七筆錢。此時,他能借到的錢已經全部轉完,陳某甚至將自己的收款碼發給了對方,還在期待著對方完成驗證后,將錢轉給自己,然而,一條信息發過去,陳某才發現自己已被對方拉黑,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 意識到被騙的陳某這才清醒過來,立即跑到凱里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報警。
“當天下午19時左右,報警人匆匆忙忙的跑進派出所,他告訴我們自己遇到了電信詐騙,涉及金額近30萬元,而且這些錢都是借的。”凱里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的民警向記者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況。
接警后,凱里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的幾位民警對該案展開調查,根據陳某提供的信息,警方當即通過技術手段,緊急攔截了一部分還未被詐騙人員轉走的錢。
“如果發現自己被騙,最佳報警時間是案發后兩小時之內,但是這個犯罪嫌疑人也很狡猾,讓陳某每次轉賬的時候都要間隔一段時間,在進行第七筆轉賬時,距離第一筆已經過去了近6個小時,僅追回了一部分,剩余部分公安機關將盡全力追回。”采訪現場,民警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
“我們在辦案過程中發現,這個報警人其實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但是,由于他沒有開啟這個功能,導致騙子有了可乘之機。”
為了感激民警為自己挽回了部分損失,第二天,陳某帶著一面錦旗和兩個西瓜來到派出所。“很感謝警察同志的及時幫助,要是沒有他們我會被騙得更多。”面對記者的采訪,陳某激動的說。同時,民警也在現場為陳某的手機開啟了反詐APP功能。
警方提醒,授信借款額度由一個復雜的大數據模型控制,并非個人可以隨意更改,更不存在獲得額外低息貸款的可能,此類宣傳不能輕信。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