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忠心”盡職履責。通過周一例會和業務學習培訓,增強服務意識,強化責任擔當,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履職盡責,塑造良好的社區工作人員形象,切實提高群眾對社區工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引導、鼓勵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形成“社區建設,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開展安全生產檢查
二是“貼心”為民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貫穿于社區基層治理工作中,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創文鞏衛、安全生產、治安巡邏、小區治理、關愛困難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在服務中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0余次,走訪慰問特殊困難群體96人次。
走訪關愛困難群體
三是“用心”響應群眾訴求。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小區應急群、“民情二維碼”、小區走訪等“線上+線下”方式收集社情民意,響應群眾訴求,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用實際行動拉進社區與群眾距離。今年以來,解決群眾訴求30余件。
開展下水道堵塞治理
四是“真心”化解矛盾糾紛。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通過協調各方力量、思想疏導等化解矛盾糾紛。同時,利用“壩壩會”等方式開展法治教育宣傳活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今年以來,化解矛盾糾紛40余起。
(吳培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