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今年來,西門街道始終堅持把為老服務作為重要民生工程,從轄區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夯實醫療服務、文化服務、關愛服務三舉措,努力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精準化、便捷化的服務體驗,切實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夯實醫療服務,畫好“健康半徑”。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進一步優化對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服務流程及服務項目,著力打造家門口的“醫療服務圈”。由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抽派業務骨干與家庭醫生組建專業醫療團隊,結合老年人常見基礎病科學設置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血脂、血糖、心電圖、腹部 B 超等多項檢查內容,利用便民活動廣場、社區會議室、老年活動室等資源讓老年人實現就近體檢。同時定期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其熟悉掌握體檢流程和健康知識,及時解答群眾疑問,切實為老年人提供全面、便捷、貼心的體檢服務,
夯實文化服務,打造“樂居家園”。結合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進一步完善老年活動室功能設施,規劃閱覽室、書畫室、棋牌室等多個功能室,精心配置長條桌椅、象棋、麻將、養生菜譜、中藥知識書籍等多樣設施。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圍繞紅色文化、民風民俗、文明倡導等為主題,持續開展形式多樣、富有民族特色、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切實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來,各社區組織觀看紅色電影、閱讀紅色書籍、舉辦“紅色故事會”等10余場,圍繞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寫春聯”“賞年畫”“包粽子”等民俗活動9場,組織文藝演出3場,開展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宣傳宣講10余場。
夯實關愛服務,建立“精神鏈接”。以“紅色星服務”為抓手,凝聚社區“兩委”、社區工作者、在職黨員、離退休干部等多方力量,組建8支助老愛老志愿服務隊伍。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問題,提供針對性幫扶措施,通過義診義剪、生活照料、上門關懷、健康保健、送學到家等助老服務,與老人建立“常來常往、常走常新”的溝通交流機制,不斷增強與老人之間的“精神鏈接”。截至目前,開展助老志愿服務活動50余次,服務老年人300余人。
(袁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