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愛而結緣
1978年一個大雪紛揚的冬日早晨,貴州省
她叫黃明霞,因不能生育,被丈夫整日打罵。絕望的她從農村家里出走。她以撿破爛為生,晚上睡在一個橋洞里。
黃明霞在東門街的拐角處發現雪地上有一件半新的棉襖。里面裹著一個臉色蠟黃奄奄一息的嬰兒,他看上去只有半歲。
黃明霞驚喜地發現這個嬰兒竟然還有一絲熱氣。善良的她來不及多想,抱著嬰兒朝醫院跑去。
醫生們見了嬰兒,都無奈地搖頭嘆息。原來這個嬰兒叫陳亮,此前他曾在這家醫院住了一個月。因始終不能確診患的是哪種疾病,醫院先后下了三次病危通知書給他的父母。昨天晚上他的父母抱著他離開了醫院,沒想到他的們竟遺棄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黃明霞看著懷里的陳亮,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個時候,一直昏迷著的小陳亮突然睜開了眼睛。他盯著黃明霞,無力地張開了小嘴。黃明霞迅速敲開街邊一家住戶的房門,求那家主人燒了一碗姜湯。熱騰騰的姜湯喂下去,陳亮蒼白的小臉上有了些紅潤,哭聲也響亮多了。黃明霞欣喜不已,向主人討了一些生姜,抱著陳亮回了橋洞。
晚上,黃明霞將陳亮緊緊摟在自己溫暖的懷里。孩子小小的身體和柔弱的鼻息喚醒了黃明霞心底的母性。她決定以橋洞為家,收養這個可憐的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孩子。
黃明霞抱著陳亮走遍了方圓幾百里,四處打聽醫治嬰兒疑難雜癥的偏方。也許是她的善良母愛感動了上天,陳亮熬過了生命難關,奇跡般地康復了。
養子是她沉重卻甜密的負擔
對黃明霞來說,陳亮是上天賜給她的最珍貴的禮物。她告訴自己要像其他母親一樣好好地照顧他,不讓他受一點委屈。黃明霞更加起早貪黑地干活。拖著孩子的日子過得很苦很累,但她還是體味到了許多難以言喻的幸福和快樂:陳亮會爬了,陳亮會喊媽媽了,陳亮會一蹦一跳跟在身后串街走巷了……這些簡簡單單的生活細節卻輕而易舉地抵消了黃明霞為陳亮付出的所有心血和汗水。
1984年,陳亮六歲了,黃明霞跑遍了附近的十幾所小學。在每個校長面前,她一遍遍他講述自己的經歷和陳亮的聰明,含著淚水求學校允許陳亮上學。后來終于有一所學校的校長被感動了,破例招收了他。不僅免去了他的學費,還騰出了一間小倉庫讓他們母子住下。
陳亮沒有辜負黃明霞的期望,他比班里任何一個孩子都用功,完全不用黃明霞操心。一張張獎狀貼到了墻上。黃明霞再苦再累抬頭看上兩眼就渾身是勁了。她知道陳亮以后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早出晚歸撿破爛的同時,她經常批發一些小商品回來在學校賣。母子倆的經濟狀況比以前大有好轉。
1988年6月,陳亮的親生父母終于找來了。
陳亮的親生父母流著眼淚訴說當年的無奈:家里太窮,實在拖累不起,一時糊涂扔下了他。這么多年來他們一直對兒子牽腸掛肚,最近才偶然得知兒子還活著……現在他們在
聽完這些話,黃明霞的心裂成了碎片,她既不愿舍棄養子,又不忍心眼睜睜看著陳亮不能與親生父母團圓。 經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掙扎,黃明霞決定讓陳亮回到父母身邊。她淚流滿面地向陳亮敘述了當年的經過,告訴他親生父母要接他回去,還有幾個弟弟妹妹陪他玩。陳亮似懂非懂地聽著,跟著黃明霞哭。最后一聽說要讓他走,他立刻上前摟緊黃明霞的脖子:“媽,我哪兒也下去,我就跟你在一起。”母子兩人抱頭痛哭。
陳亮的親生父母見此情景大為感動。他們提出讓黃明霞搬到陳家住,這樣一來給他們一個表達謝意的機會,二來陳亮也不會因離開相依為命的養母而難過了。黃明霞看著滿臉淚水的陳亮那企盼的眼神,她答應住進陳家。
黃明霞在陳家住了一個多月,陳家夫妻兩個像尊敬長輩一樣照顧著她的飲食起居。這讓向來自食其力勞碌成性的她很不習慣,更重要的是黃明霞想用自己掙的錢來表達作為一個養母對兒子的疼愛和關心。
陳亮的親生父母拗不過固執的黃明霞,只得在陳家附近為黃明霞租了一間房子,每個月定期給她送去柴米油鹽。陳亮則幾乎每天都要來看望養母。黃明霞又開始起早摸黑地撿垃圾拾破爛。她依然省吃儉用,并執意要負擔陳亮每學期的一半學費,這對她來說實在是一個甜蜜的負擔。
陳亮一天天長大,完全清楚了自己與黃明霞的關系,但他對黃明霞的尊敬和愛戴始終未曾改變過。他知道是養母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他要像親生兒子一樣贍養養母的晚年。黃明霞已經50多歲了。陳亮實在不忍心她每天走街串巷地撿破爛,但他卻無法說服固執的養母。他只能在有空兒的時候去看望養母,而且不顧周圍路人異樣的目光,把她裝滿了破爛的麻袋背在自己肩上,好讓養母輕輕松松地回家。
養母之愛無止境
陳亮19歲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貴陽的一所大學。黃明霞喜極而泣。開學那天,她堅持要送陳亮去學校。之后每隔一兩個月,她就要來學校看望陳亮,并帶些好吃的給他,這讓陳亮感動不已。他在學校里一直保持著優異的成績,他知道,這是養母最渴望得到的報答。
1998年7月初,陳亮正在進行期末考試。那天他收到一封電報。電報上寫著“車禍”兩個字和一個陌生的電話號碼。陳亮撥通了電話,一個男人告訴他:“這里是
在醫院里看到仍然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的黃明霞,陳亮失聲痛哭。一連幾天他都寸步不離地守在養母身旁細心照料。不知內情的醫生護士都把他們當成了情深似海的親生母子。三天后,黃明霞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知道養母平安無事,陳亮的心里放下了一塊大石頭,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期末考試五科曠考和擅自離校有怎樣嚴重的后果。1998年10月,陳亮收到校方的通知,按照校規已對他做出退學處理。陳亮如雷轟頂,但他立刻想到的是要將這個消息瞞著尚在住院的養母。沒過多久,黃明霞還是在偶然間得知了陳亮被退學。她難過得幾天下吃不喝,不停地責罵自己。陳亮慌了,他跪在養母面前流著淚說:“媽,我求求您,您養病要緊。您放心,我去復讀,明年我一定考取一所更好的學校。”
然而退學的陰影還未散去,一場災難又緊隨而來。10月20日,陳家夫婦苦苦經營的煤礦瓦斯爆炸,30余萬元血本無歸,一家人跌進萬丈深淵。陳家夫婦無法面對傷亡慘重的責任,連夜出走。不久,陳家的房屋被拍賣,籌款用于賠償傷亡人員。站在風雨飄搖的門口,陳亮為兄妹三人面臨輟學的不幸仰天長嘆。長兄如父,他忍痛放棄補習,安頓好弟弟妹妹,瞞著養母南下打工去了。
當黃明霞得知此事時陳亮已到了深圳。交通事故的責任方支付了黃明霞一筆賠償金。黃明霞顧不上尚未完全康復的身體,二話不說就承擔起了照顧陳家兄妹生活的重任。她的變形的腿時常痛得揪心,但她咬牙強忍著。冬天她的雙手在洗菜時凍得浮腫化膿,但她仍不讓陳亮弟弟妹妹動手。
陳亮在特區,既無文憑和工作經驗,又無熟人引薦,身無分文,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流落街頭。牽掛弟妹思念養母的陳亮甚至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想起養母20年來的養育之恩,想起尚未長大的弟弟妹妹,陳亮堅強地熬了過來。 1998年12月,他終于在一家垃圾場找了一份分撿垃圾的差事。拿了第一個月工資,陳亮立刻寄回家,并簡單地給養母寫了封信,說了自己的情況。
黃明霞得知陳亮在垃圾場做工時,難受得不得了。她托人寫信讓陳亮趕快回家補習功課,但陳亮一直堅持在深圳打工。
春節到了,陳亮為了節約路費沒有回家。在萬家團圓的大年夜里,一想到陳亮一個人孤零零地在遠方受苦受累,黃明霞飯都吃不下。正月初六,從未出過遠門的黃明霞忽然宣布了一個醞釀已久的計劃——南下尋子。
正月二十,黃明霞一路顛簸經好心人指點輾轉找到了垃圾場,蓬頭垢面的陳亮看到風塵仆仆的養母時頓然驚呆了,“撲通”一聲跪在了養母面前。黃明霞要陳亮趕快回去準備考試。陳亮低頭不語。黃明霞急了,從未對陳亮動過一指頭的她打了陳亮一耳光:“當年我救你又辛辛苦苦撫養你,難道是為了讓你當一個垃圾工?”見陳亮不聲不響地流淚,黃明霞也哭了:“亮亮,你不用擔心,我給你攢了一筆錢,夠你這二年的學費了。你回家去,我在這里接替你的工作。你要是真的孝順我,就聽我的話回去!”
陳亮依依不舍地告別養母回到
這份母愛也深深打動了垃圾廠的老板,他在方方面面給予黃明霞特殊關照。但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還得忍受日曬雨淋的勞苦,對體弱多病的老人而言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過,老人心中有愛,憑借頑強的毅力,總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問心無愧地領取浸透血汗的錢寄回家。1999年6月中旬,勞累過度的黃明霞臥床不起,但她卻死活不肯讓其他人告訴陳亮。她說哪怕死在垃圾場,也不能讓這事影響陳亮考大學。
天道酬勤,天道酬善。1999年8月,陳亮考取了北京一所大學。黃明霞含著淚笑了。
如今,62歲的黃明霞依然忙碌著。少言寡語的她沒有太多的大道理,她只是說:“一個母親為兒子付出再多也是應該的。”
母愛如斯,感天動地。何況,這是養母之愛。這份愛對陳亮來說,是他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他從中學會了如何笑對風雨,如何以愛待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