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時節,徜徉于梅香村這片神奇的土地,秋風徐徐,送走了稻花的芳香氣息,迎來滿目的金黃,會讓人盡情領略 “黔東南州文明村寨”的真實韻味,情不自禁想起“一村山水秀,十里稻花香”的田園風光。
凱里市凱棠鄉梅香村東臨臺江縣革一鄉,北臨凱棠鄉大坪村,西界養別寨,南靠白巖山,全村四個村民小組,共144戶人家,總人口651人。這里三面環山,原野蔥翠,森林覆蓋率高達36%,空氣清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這里村風文明,家家均有藏書,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高學歷人才在同齡人中比例高達81%:有國防科技尖端人才(楊正紅),跨國(越南)支教教師(楊正雄),研究生(楊龍煜),公費留學生(南開大學楊潔取得2014年赴德國公費留學資格),好學之風激勵著一代代學子,照耀著一個個新人。梅香村參合率100%,戶戶交養老保險,“雙誠信、雙承諾”責任書簽訂100%,大力倡導晚婚優育,無違反國家計生政策,村民信譽記錄良好;經常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涌現出一批文明的示范家庭;崇尚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紅白喜事,一律從簡。民間傳統文化濃厚,業余文化生活也豐富,“三·八”婦女節,吃新節,重陽節,苗年,開展精彩紛呈的文體娛樂活動,苗族古歌、飛哥、情歌盡情綻放,民族民間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繡娘比賽如火如荼,刺繡作品流光溢彩。
這里民主團結,重視對村兩委成員的民主選舉和建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寨老族老群眾齊參與決策,共同探討、決議村里發展的路子,積極培養致富帶頭能人,推動經濟發展,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民主監督,搞好團結,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用道德水準規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準繩規范行為底線;熱心服務,誠信幫助他人,村民生活和諧,矛盾糾紛化解在最小范圍內,戶不出組,組不出村,杜絕違法亂紀現象發生。
這里設施完備,交通便利,凱棠至革一、火香至大坪水泥公路穿梭其中,寨內便道寬敞,戶戶便道硬化,延伸段長達500余米,交織成了便利的交通網絡,三輪車、摩托車暢行無阻。家家修建院壩,面積有1000平方米,葡萄架、土雞,一派悠閑;安裝太陽能路燈22盞,矗立于村各個角落,交相輝映,典型的無夜村,鋪設自來水管道4000余米,戶戶接通自來水。
這里生活富足,投資2萬余元修建的寨門,傲然佇立。白巖組成的弱巖溶低中山土壤,401畝水田,土地肥沃,在梅香沖水庫的滋潤下,抵住了自然干旱,農田頗有豐收;80余畝太子參、辣椒連片種植,經濟效益可觀,喂養山雞,黑毛豬,稻田養魚,生活寬裕。據統計,人均年收入達到5280元,高于全鄉22個百分點。村紀檢員、村婦女主任顧蘭花,用實際行動決心帶領全村婦女開墾別福2000余畝荒坡,種植葡萄,目前,土壤、水樣品化驗結果已經出來,完全符合種植科技葡萄的需求,項目得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肯定和扶持,今冬時節立即上馬。
如果不是特別干旱,秋收時節,你會品嘗到田魚的芳香味道,如果趕上節日,農家會屠豬宰雞招待客人,原生態飼養的無公害豬肉,芳香四溢,膘肥而不膩,會讓你垂涎三尺,流連忘返。
梅香村正以嶄新的風貌,奮勇爭先的勇氣,甘當農村文明建設的領頭羊,爭創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如果你還在尋找休閑去處,不妨到梅香村看一看,走一走,嘗一嘗,盡情領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印跡,感受淳樸的山鄉氣息,重溫牧童晚歸的田園光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